第619章 田地(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连败袁氏、乌桓、鲜卑,冀、幽、并三州已经尽数落入李贤手中,对于他而言,远征高句丽只是长期目标,稳定北方局势才是当务之急。

若是北地不稳,北方庞大的人口数目非但不能成为助力,反而有可能成为累赘。

只有让北地百姓尝到好处,李贤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众所周知,眼下大汉天子虽在,可实际上,天子只是个傀儡,李贤才是大权独揽之人。

正因为如此,高句丽王子高文龙拜访李贤的时候方才尽显谄媚之色,否则的话,区区地方州牧,绝不值得高句丽王子奴颜婢膝。

与徐庶等人商议过后,李贤大致定下了出征高句丽的意向,至于何时出兵,出兵多少,这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反正高句丽也不可能对李贤采取措施。

北方,赤旗兀杨部、白旗夫蒙部实力大增,在太史慈的支持下,两旗人马不停征战讨伐,他们将敌对者击败,尽数收为俘虏。

不敌者只得一路迁徙,往西而行。

归顺,或者死亡,这就是草原上自古以来流传的法则。

有见风使舵之辈望风而逃,他们当即立断,选择投靠两旗人马,成为附庸,如此以来,倒也省的大军出塞。

北地局势渐稳,南方,长江上游,围绕南阳的归顺权,曹操与卷土重来的张绣、周仓连番大战,双方各有胜负。

曹军无路可退,每战必奋勇争先,而张绣一心洗刷前耻,倒也尽心尽力。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张绣、周仓虽然未能夺取南阳郡,却也破坏了曹操休养生息的打算。

从长远来看,人多地广的李贤完全耗得起,而曹操却没有持久战的资本。

坐以待毙可不是明智之选,危急之下,曹操使人南下刘表,恳求荆州出兵!

与此同时,一直未有闲暇的李贤终于腾出功夫来去乡间走走。

青州沿海,海边几百里的土地都做了盐场。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从水路贸易兴盛以来,沿海人家一改往日贫穷之面目,家家户户有余粮,住新房,成为李贤掌权的受益者。

毫不客气地说,就算天下人皆反,青州、徐州的百姓也不能谋反,因为他们在李贤治下已经过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拓宽官道、降低税赋,建立公厕,李贤施行的种种政策改变了百姓的生活,而商品流通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走上经商之路。

不过,李贤一直谨记一点,粮食是根本,是重中之重。

青州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中部多山脉,东南为丘陵,唯有西部和北部才是种植作物的适宜之地。

在水量充沛的黄河两岸,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田地。

朐县,数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自从李贤下令设立海港,整编水军,海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荣起来。

期间,朐县城外已经矗立起一座“海上要塞”,戒备森严的军营宛若一只择人而噬的巨兽,磨牙吁爪的正对着蔚蓝色的海面。

海港建成,淡水湾四周的水域也渐渐热闹起来,随着北方战事的紧急,不少满载着货物的商船在用光了淡水、蔬菜之后也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来到了朐县港。

这一来二去,往日空旷旷的港湾竟也渐渐有了来往穿梭的大小船只,另一方面,随着李贤势力的进一步扩大,整个冀州已经被他轻而易举的纳入囊中,一些个头脑精明的世家巨贾结合眼前的形势,清醒地认识到了孙延寿的手段,在他们看来,李贤的崛起已经在所难免,有了这么个想法,他们自然竭力配合李贤的一连串举措,这也使得李贤在徐州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已然过了十月,天气已经转冷、

道路两侧的树木无精打采,微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

回到下邳之后,李贤很少来乡下,原本以为他手中的叁佰顷地会是好大一片,但等到他来到山间地头,见了那狭长不规则的田地之后他才明白,由于地势的原因,这些农田很难练成一整块。

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田地忠实的反映出了地势的走向,就连黄河两岸都不例外,在江水沿岸,一长溜的土地坑坑洼洼的很不平整。

踱步行在乡间地头,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李贤终于在手下人的指点下,看到了他的土地。

那是一块光秃秃的土地,面积不大,有几十亩的样子,就那么突兀地出现在汹涌澎湃的河水北岸。与四周的田地不同,这块土地上并没有种植粟米,而是种了小麦。别人家的田地空空的一片,但李贤田中的小麦已经开始发芽,黄绿对比之下,益发显出了田地的荒芜。

似乎是瞥到了自家州牧的不爽,李贤的御用管家这时小心翼翼地靠了过来,嘴中道“使君,小人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种地的百姓都在私下讨论,他们认为使君种了这小麦,有些不合时宜”

“此话怎讲?”

“小麦需要精耕细种,而且不可缺了水源,可是,粟米就没有这么矫情了,它耐寒耐旱,只要今年种下,明年便可收获,正因为如此,粟米一直是五谷之首,是百姓的主食”

李贤笑道:“你可莫要欺我,我知道,小麦冬至前种下,等到来年四五月便可收获,而粟米五月种下,**月即可收获,只要轮番耕种,自可确保四季不闲”。

管家觉得李贤很是和善,当即反驳道:“农耕之苦,田地不易,每到冬季,百姓都会休耕一季,如此以来方可确保来年粟米丰收”。

休耕?

李贤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说法,后世里,为了提高田地的产量,百姓巴不得加上几千斤的化肥,只求田地高产,如此竭泽而渔的做法极大地损坏了土地的根基。

可是,若像汉时百姓这般采取休耕的做法,又不符合李贤的预期目标。

于是,李贤只得语重心长地解释道:“你且宽心,我有法子可以确保土地轮番耕作,不至于损了地力”。

“若能如此,当是百姓之福!”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