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杨靖宇迂回千里—01(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七十四章 杨靖宇迂回千里 于芷山身陷两难01

新宾,红庙子,黑瞎子望村。

1935年5月,李红光按照杨靖宇的指示到桓仁东大顶子山筹组骑兵团,5月11日上午,在返回和尚帽子根椐地途中,在新宾与桓仁交界处的老爷岭与日伪讨伐军遭遇。李红光率部经过顽强抵抗,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就在李红光站起身来准备撤离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右侧胸部,他的身体晃了一下,“卟嗵”一声倒在了血泊中。“师长,师长!”几个战士高喊着跑了过来,架起李红光飞快地向后山撤去……

当天傍晚,战士们把李红光转移到新宾红庙子一处密营中。这时,右侧胸膛血涌如注,伤势十分严重。在一点救助条件都没有的情况下,战士们手足无措,只能围在李红光身边默默地伫立。“师长,师长……”警卫员小李抱着昏迷不醒的李红光放声痛哭。

从昏迷中醒来的李红光,看了一眼身边哭泣的战士们,平静地说道:“同志们,不要难过,干革命就要流血!你们是革命战士,一定要克制眼泪,要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第二天上午,新宾的天空一片阴沉,稀稀拉拉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一直守在李红光身边的警卫员小李,突然发现李红光的左手动了一下,他赶把战们叫了过来。弥留之际的李红光,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道:“同志们,我很想再听一遍咱们一军的歌曲,你们再给……我……唱一遍……”

身边的战士眼含热泪为李红光唱了一支由他谱写的歌曲:“起来战斗!”。5月12日上午9时许,年仅25岁的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因伤势过重,在新宾红庙子一处密营中光荣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红光牺牲后,战友们将他的遗体秘密运送至红庙子大青沟黑瞎子望村的山林里,安葬在了一棵核桃树下……

通化县,河里根据地。

1935年4月下旬,杨靖宇率一军二师返回了离开一年多的吉林磐石根据地。但是,此时的磐石根据地,在日伪军的疯狂讨伐和实施“集团部落”计划的双重打击下早已面目全非。为了尽快恢吉中地区民众的抗日热情,有效地抗击日伪当局“集团部落”计划实施,杨靖宇率部来到磐石以南的河里地区。

“河里”,是指龙岗山脉中段的哈尼河上游山区,其范围包括今通化县兴林镇、光华镇、大安镇;白山市太平、板石沟、城墙乡;柳河县大甸子、凉水等。在伪满时期,这里曾划归金川县(现辉南县)管辖,故亦称“金川河里”。

据史料记载,1933年,杨靖宇曾率独立师在此活动,并建立了继磐石根据地之后的又一个根据地河里根据地。兴林镇是当时河里根据地的中心,这里山高林密,地形险要,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河里抗日根据地,,,山高林密,地形复杂。1933年9月,独立师陆续地把建在磐石和那尔轰山林师部所属的修械所、被服厂、临时医院迁到河里,河里由西南部游击区的一部分变成了后方基地。

1934年5月,杨靖宇率部挺进辽东以后,曾在河里地区留下了一些以地方游击队为主的后方部队,并设立后方机关、军用物资贮存场所、临时医院、被服厂等,这里一度成为一军重要的补给基地和进行休息、整训的地方,战士们称河里是一军的“老家”。杨靖宇率一军二师回到河里地区后,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的配合下,河里抗日根据地的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复。

在如今的吉林通化县兴林镇曲柳川村,有一座个人投资千万元在抗联根据地遗址上修建的“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吸引着各地民众再访抗联路。纪念馆的主人叫刘福。在兴林镇提起他,大家都知道他的爷爷刘义,在当年河里根据地建立后,秘密加入了杨靖宇组建的农会和农民自卫队,成为独立师秘密交通员。这座纪念馆承载着刘家两代人的夙愿:刘福的爷爷刘义、父亲刘天祥临终前都嘱咐说,“无论啥时候也不能忘了抗联战士”。在这个纪念馆里,浓缩了一军独立师的“家”,呈现了独立师火热的生产战斗场景。刘福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对那段年代里不屈脊梁的最好告慰。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