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九章 夺城(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两天时间,成都城中纷乱逐渐平息。两天时间里,除了一百多名官员为了他们的前途而投机离开成都前往新皇所在之地外,便只有约莫三万多百姓也离开了成都。王源没有做任何的劝阻,因为毫无必要。

虽然纷乱平息,但是城中的消息却更是混乱。话题从新皇即位之事变成了新皇帝位的合法性的议论。不知从何处流传出来的消息在街面上流传,说李瑁的帝位并未得到太上皇的许可,而是李瑁叛父自立之举。说太上皇因为不想大唐内部在此时内乱,所以便只能忍气吞声的宣布退位。这样一来,李瑁立刻变成了人们暗中唾骂的对象,虽然玄宗威望大减,但李瑁此举犯了大忌讳,背叛君父,趁着大唐纷乱之时攫取皇位之举显然是一种卑鄙之极的行为。

这些流言自然是出自于众皇子的刻意散布,不仅民间流传这些流言,连皇亲国戚,官员衙门之中也开始私底下议论纷纷。联系到李瑁登基前的毫无征兆。联系到李瑁登基当日陛下的举动,这种消息很快便被众人认为是事实的真相。流言传播的速度之快让人咂舌,数日之内,蜀地河西陇右等地都已经纷纷扬扬。就连退位后深居不出的太上皇李隆基也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只是他已经是太上皇,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在一日召见众皇子和皇亲国戚们进行了一次内部的澄清。但这样的澄清其实是苍白无力的。

满城绯绯之中,李瑁的另一份圣旨抵达成都。这份圣旨中对于成都旧朝各机构的人事没有任何的变动,反而以安抚众官员安于政务,要求他们不必急着前往灵州见驾,一切等待朝廷的圣旨。也就是说,成都的政事堂六部官员没有遭到任何的替换,那么王源便还是相国,所有的其他官员也一概在原来的职位上呆着。这让许多官员觉得很是意外。毕竟新皇即位,官员们是一定会换了一茬的,却不知为何李瑁为何没有这么做。

王源却是心中明白的。此刻李瑁正准备攻下长安,在长安没拿下之前,他是不会做出朝廷机构官员的任免调整的。一来他无暇考虑这些,二来也是为了稳住人心。特别是自己,手中握有重兵,此刻无论李瑁心中是如何想将自己的相国之职免除,他也要考虑自己会不会因此而有过激的反应。但如果他拿下长安,一切稳定之后,那便会毫不犹豫的对旧朝官员们进行撤换了。而且唯有拿下长安,他才能稳坐宝座,真正的成为大唐的主人。长安是京城,他收复的长安便收复了人心,到那时事情便好办多了。

王源没有理会这些纷扰,这两日他抓紧做了些安排的工作,重点是木棉山岭的铁矿开采的落实,他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能尽快开采出足够的铁锭,铸造出大量的铁炮来。这些东西才是未来火拼的保证。同时,针对盐湖开采已近干涸之事,王源也火速做了安排。

一个月前,王源得知野牛城盐湖已经快要告罄的情形后,便立刻下令野牛城的守将派出人力在野牛城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进行寻找替代之处。终于在野牛城辖区之外的吐蕃境内发现了一处小型的盐湖。虽然储量不大,不到原来的盐湖的三分之一,但解眼前的燃眉之急是足够了。

但那盐湖是属于吐蕃国的领地,强行开采是不成的。王源命人与吐蕃人协商,准许开采盐湖。吐蕃人在经历了几年前被大唐兵马打遍全境,差点兵临逻些城的剧变。之后大丞相倚祥叶乐和王源达成了和议,辅佐新赞普赤德松赞即位。又集全国之力平息了苏毗王没陵赞的叛乱。这番折腾,让原本强大的吐蕃国衰弱之极。这几年正在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若是在以前,大唐内乱正是他们绝佳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然而现在他们却根本没有余力参与其中。不仅如此,每年他们还要按照和议供给大唐的三百万贯的赔款,这对他们也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当野牛城的神策军守将代表王源提出要将那座小盐湖归于大唐开采的时候,倚祥叶乐敏锐的感觉到这盐湖对于王源一定很重要。如今的王源已经是大唐相国,他有权利作出一些决定,于是倚祥叶乐便以此为由提出减免赔款的条件。

开始王源嗤之以鼻,对于吐蕃这种敲竹杠的行为王源不予理睬。但现在形势剧变,李瑁登基之后,王源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即便减免这三百万贯的赔款损害了大唐的利益,王源也不会在乎了。而且现在王源得到了秦国夫人和杨玉环的倾力资助,于财力上已经摆脱拮据,自然不会在乎这区区三百万贯了。

所以,王源在这两日时间召见了吐蕃在成都的使者,迅速与之签订了减免赔款的协定,换取了野牛城西北那座小盐湖的开采之权。王源下令野牛城的守将率领开采盐湖的军民立刻开始着手开采小盐湖,这件事一落实,王源也彻底的放下心来。能保证火药的炼制,也是战力的保证。

秦国夫人献出的大批财物正当时,虽然在成都,钱财远远没有粮食物资重要,甚至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粮食物资。但宝物便是宝物,一旦形势稳定,天灾结束,这些便是大笔的物资和军饷。而且在东南各地,形势稳定的地区里,这些宝物依旧价值不菲,可换取大批急需物资。

王源当然也不会推辞秦国夫人和杨玉环献出的这些财务,他命柳熏直携带部分财务去东南变卖换取急需的物资,缓解已经逐渐短缺的各种物资。后面花钱的地方多得是,筑造大炮,以及手雷的研制和装备都需要大笔的资金,王源手头的钱财已近枯竭,这正是一大笔雪中送炭般的捐献。

还有一件事便是王源承诺给李珙等人的以平叛之名募兵的许可和支持。为了不让这件事弄的太大,王源要求李珙等人远离剑南,去河西道和陇右道去办这件事。河西道陇右道也安置了数十万的难民,兵源也不成问题。而且在偏僻的戈壁滩上有数处军营,可以作为训练兵马之所。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珙李璲等人率三千兵马,押解着王源调拨给他们的三十万石粮草和大量的军械物资离开成都,一路往西北河西陇右两道交接之地的偏僻的戈壁滩上而去。他们要在那里招募兵马训练兵马,将来作为他们争夺皇位的筹码。

事情基本安排妥当之后,王源和高仙芝柳钧等人便准备前往军中,因为李瑁攻打长安之战便要开始了。王源不想错过这场好戏。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高仙芝回到成都后的第五天清晨,王源携一千亲卫骑兵,和高仙芝柳钧等人离开成都奔赴金州。

……

长安城北九十里外的蒲州城。十余日前,这座长安北边的门户城池便被来自灵州的十六万回纥大军和唐军的联军挤得爆满。好在数月之前,神策军曾经从叛军手中夺回蒲州,并对城池进行了简单的修缮,在城中也设有几处容量巨大的军营,这才勉强将兵马尽数安顿于此休整。

抵达蒲州之后,李瑁便迫不及待的和李光弼商议要猛攻长安。然而抵达的这几日时间天公不作美,刮了好几天凌冽的寒风,天气也阴沉的下了几场冰雹,这种天气下攻城是绝对不成的,所以便只能往后推延等待云开日出的好天气。这让李瑁很是不开心。

但对李光弼而言,这种推延是必要的,即便天气晴好,攻长安也不是说攻就攻的,而要做大量的准备。长安城的城防坚固,需要有大量的攻城器械相助,而白手起家的李光弼的兵马以及靠着骑兵作战的回纥兵马是根本无法强行攻城的。所以,必须要在战前临时制造大量的攻城器械。投石车弩车云梯攻城冲车这些攻城必备器械多多益善。于是在这段时间里,大军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伐木造器之中。蒲州左近的几处山头上的木料都被砍了精光,在工匠的带领下全力打造器械。

然而回纥兵马是绝不会参与动手的,伐木造物这些事情都落在了六万唐军的身上。回纥的十万兵马躲在营地里大吃大喝大睡,根本不会伸一个手指尖儿。李光弼曾要求十万回纥兵的领军将领乞扎纳力派兵协助。乞扎纳力的回答差点让李光弼气歪了鼻子。

“我们是来打仗的,可不是来做苦役的。这些事我们可不会去做。我的兵马要养精蓄锐。再者说了,造这些有个屁用。攻城便攻城,一窝蜂猛冲到城下,搭上梯子攻上去占领城池便罢了,搞这些东西有个鸟用。”

李光弼翻着白眼心想:这帮回纥人只会骑马冲锋射箭砍杀,那里经历过攻击大城的作战?他们北方的草原上也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城池,都是些木石简单搭建的城堡围墙,里边都是毡帐草棚的住处。他们打仗固然是可以骑马纵横,但却不知道大唐的城池有多坚固。要是让他们看看长安城的城墙有多高,护城河有多深的话,他才会明白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光弼也不想跟他磨嘴皮子,他们不愿动手便拉倒,反正六万唐军的人数制造器械也够了。这六万兵马大多为新募之兵,只有不到一半可以作战,攻城主力还是要靠回纥人,李光弼可不想在这时候和乞扎纳力闹得不愉快。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