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返京(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十六章 返京

让慕容英武咬牙切齿念念不忘的郭家小子,这时候正在永济渠的龙船上。

离京已经有四个月了,虽然郭炜在行营一样处理政务,留守东京的官员也做得井井有条,但是皇帝和几个重臣远离京畿重地,终究是有诸多不便。等到幽州等地的防务安排初见眉目,天气又正好入秋转凉,郭炜总算是带着随行大臣和锦衣卫亲军、殿前军回返。

枢密使同平章事王朴和宣徽南院使昝居润、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美这三个重臣留守东京,东京和行营两边的公务往来有太多的不方便,所以郭炜也没有做出太多的人事调整——虽然他一直想这么做,而且现在他已经很有资本这么做。

小的人事调整还是有的,毕竟已经光复了幽蓟地区,这些地方都需要安排守臣,禁军将领可以临时负责守御,却不可能一直这么安排下去。好在安排几个守臣也就是少数节度使、刺史的调整,并不涉及朝官的大变动,郭炜的行宫中自有随行宰相和枢密使,这点事还是办得妥当的。

就在郭炜离开幽州之前,右羽林统军李继勋赶赴潞州就任新的昭义军节度使,原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奉调幽州,就任新设立的范阳军节度使,并且兼任北平府尹,节制幽州北平府和顺、檀、涿、蓟、景五州。

幽蓟一下,沧州就不再是边境重镇而是转运中枢了,虽然涉及到横海军节度使魏仁浦的更大的人事调整还需要郭炜回到东京再去做,横海军节度观察留后王全斌却可以腾出身来,前去平州就任卢龙军节度使,节制平、滦、营三州,这也是郭炜对王全斌的酬功之举。

有两个月时间的整训,范阳军和卢龙军的州郡兵终于完成了整编。就像当初淮南的州郡兵是由效顺军和原先南唐的州郡兵混编一样,范阳军和卢龙军的州郡兵则是由怀德军和一部分义武军与原契丹南京道的汉儿军混编而成。

至于驻屯禁军如何安排,郭炜将这个问题完全交付给了侍卫亲军司。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率领的侍卫亲军还会在幽蓟地区留驻一段时间,等到长城防线完全整固下来,他才会从侍卫亲军中留下一部分驻屯禁军,之后再率大军返回东京。

所以陪伴郭炜回京的是锦衣卫亲军和殿前军,不过锦衣卫亲军副都点检潘美和都指挥使曹彬、殿前都指挥使高怀德自然各自随部队行动,并没有待在龙船上或者其左右的船只上。在龙船前后随驾的,除了宰相、枢密使和翰林学士等朝官,还有静难军节度使刘重进、保信军节度使赵匡赞、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和亳州防御使郭廷谓以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渔政水运司都点检张永德。

当然,和郭炜同船的,还有几个特别的客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唐国告哀使吴王李从嘉的这一声漫吟,将郭炜的思绪从脑海中的那一幅中国地图拉回到了身边永济渠中的船队。暂别了宅男对着地图混一宇内的意境,看看周遭的实际景色,联系方才李从嘉吟唱的这一阕词句,郭炜头上不禁冒出了黑线。

此时正是白露已过未到秋分的时候,永济渠两边的田地当中,成熟的谷子和豆子正泛着金黄,一些沙性较重的滩涂地则是红红的高粱,郭炜甚至在红高粱丛中还看到了一两块棉花地,农夫们穿梭其中采摘得不亦乐乎。

虽然早已是入秋的时节,离开中秋都已经不远了,但是日上三竿晒在人身上还是暖洋洋的,郭炜都可以想象得到在田间忙碌的那些农夫挥汗如雨的样子,这又哪里有一点“清秋”的意味?还没有到寒露霜降,那“寒色”就越发的不必提了。而且瞧瞧永济渠当中舳舻相连的壮观景象,芦花固然是得见的,却又从哪里去寻“孤舟”的意境?

终究是脱离了基层的贵胄公子哥啊……没有了做国主以后亲身体会到的沉重责任和国运艰难,没有了失国的沉痛,没有了违命侯的窘境,那些真正奠定他词坛地位的佳作看样子是出不来的了。

自己掀起的这股蝴蝶风暴,对于李从嘉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重光果然是文采风流,这才一出舱就是文思泉涌,步曲填词更是脱出花间词人的窠臼,大气了许多啊。”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