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虽然断电这件事情已经很要命了,但和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比起来,这还不算什么。</p>
如果必须像第一件事情一样,用两个字来概括,比如说断电。黎胖子想来想去,也只有进化二字能用来概括第二件事情了。</p>
不过,由于第二件事情的性质要比断电复杂的多,所以两个字明显是不够的。</p>
大概在停电事件发生的前几天,也就是七月十一二日左右吧,一部分丧尸发生了变化。</p>
这种变化和里面那些天马行空的进化还是有些区别的。</p>
它们并没有出现什么皮糙肉厚,大块头的坦克丧尸,也没有那种来无影去无踪,速度极快的猎杀者丧尸,同样也没有可以自爆,或者喷吐烟雾,或者具有智慧,亦或者是懂得如何使用道具的丧尸。</p>
它们的改变主要是集中在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上面。</p>
之前说过,黎胖子他们曾经发现,丧尸在深夜里的移动和反应速度都会有所增加。虽然增加的不多,但与它们在白天时的慢腾腾表现相比,夜晚的它们还是更具威胁性的。</p>
如今,不仅是晚上,一部分丧尸在白天的移动和反应速度都已经开始变化了。而且这种变化,甚至比它们之前在晚上的表现还要可怕。说是奔跑吧丧尸。倒也不会夸张。</p>
停电对求生者来说,固然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但这基本上不会影响他们白天的行动。丧尸的这种转变则大大增加了幸存者求生的难度,无论白天还是晚上。</p>
对于丧尸出现的这种变化,黎胖子把它称为‘进化’。而且这还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理有据。</p>
其实,网络里面的那些进化。应当称之为‘跃变’。比如说,丧尸们因为自身携带的天赋被划分成了各种各样的种类,而且还具有了等级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尸的自身天赋会得到不断的加强,丧尸的等级也会不断上升。</p>
与之相对的是,求生者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跃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拥有各种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的跃变,不断的增强自身能力,从而可以对抗一直在升级的丧尸。</p>
黎胖子之前看过不少网络,对这种事情还算是比较了解的。之前在去往别墅区救人的时候。黎胖子和老严,以及小香港还讨论过这样的事情。</p>
对于丧尸会否像里一样,进化出各种各样的种类,能力,甚至是智慧,黎胖子区区一个吊丝还真猜不到。</p>
不过,黎胖子怎么说也是学生物的。而且大学三年加上研究生一年,他都在执着的学习这门他并不热爱。但却必须要拿到文凭的生物学。</p>
虽然黎胖子学习一般,平常也不怎么泡在图书馆。但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他还是知道的。</p>
比如说,达尔文进化论。</p>
网络里的丧尸和求生者,他们都是发生了一种‘跃变’。而达尔文进化论,则恰恰是反对‘跃变’这种理论的。</p>
达尔文进化论里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讲的‘渐变论’。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它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过程。而不是跃变式。</p>
不过,在达尔文在世时以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生物学家,特别是古生物学家,都相信生物进化是能够出现跃变的。他们认为新的形态和器官是源自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缓慢而逐渐地累积下来的。</p>
时至今日,作为一个仍存有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经常会出现在黎胖子的考卷上。所以黎胖子才会对达尔文进化论里的‘渐变论’,以及大部分学者的‘跃变论’有所了解。</p>
如今的学者们普遍认为‘渐变论’与‘跃变论’是共存的,他们之间并不矛盾。黎胖子也比较认可这种中庸的观dian。</p>
不过,即使是这里所说的跃变,也并非是指在一代或数代之间发生的进化。而可能是经历了数千年、数万年乃至数百万年,只不过以地质年代来衡量显得很短暂而已。</p>
像网络里那样,短短一个晚上,或者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会令丧尸或者幸存者跃变升级,获得各种特殊能力,然后...学习生物学的黎胖子认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的。</p>
哪怕真的存在这种‘跃变’,那到底该用多少时间来实现这种‘跃变’,却是谁也说不出来的。</p>
对于这种‘跃变’,在地球存在开始的这段时间长河里,哪怕历经几百年,几千年,那也是可以称之为‘跃变’的。黎胖子认为自己想再活十年都已是痴心妄想,更别提能否活到见识这种‘跃变’的时候了。</p>
总之,丧尸这种曾经被认为是幻想出来的生物都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那么各种跃变进化在理论上也应该是存在的。</p>
只不过,现实是丧尸并没有出现那种可怕的‘跃变’,而是在‘渐变’。</p>
虽然只是‘渐变’,但是这却足以给求生者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了,这远比停电可怕的多。(未完待续。)</p>
ps: 今天加更的一章,新的一卷开始了!!!</p>
感谢新人小周给力的1888打赏,老难明天尽量继续加更!</p>
嗯,再跪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订阅,推荐,么么么么么么么哒!!!</p>
本书来自 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