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完美风暴(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支神秘的中国舰队由帝国海军中将黄建勋统领,此时的心中正在懊恼,他所带领的舰队由于是临时接到的紧急任务,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香港海域,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弹药装备,以增强最大航速,但从马尾刚刚来到香港海域,还没来得及进行弹药补给的时候,就被日本人发现了踪迹。这样的话,整个计划很有可能会全盘倾覆。现在最需要的时间!

他暗自计算着,要补齐两艘主力战舰的全部弹药,约需5个小时的时间,此时,双方相距就只有10海里左右,完全处于日舰的舰炮射程内。那么6艘航速极慢的补给船将会陷于战火,极有可能被击沉,同时,敌方侦察艇战群会以最快的速度奔袭过来,给这次弹药补给造成更大的麻烦。几个小时后,天色又将会完全暗下来,另一艘补给完毕的战列舰完全可以通过偷袭日本油轮来取得海战的胜利。而且,就算日本舰队知道了中国有两艘战列舰,那么也需要其中的一艘军舰用于牵制日本舰队,以便另一艘破交舰完成补给作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重庆”舰先进行补给作业,补给完后立即掉头拦截敌方舰队。

在高速的行进当中,数艘小船不断地来往于战列舰与补给船之间,将补给船上的拖缆送到战列舰上,固定好后,再将5发炮弹一箱的木箱一个一个地用缆绳从船上拉到舰上。打开木箱后,水兵们再将炮弹横放,向每个炮塔滚动。然后,再通过手动葫芦(即滑轮组)将炮弹一枚一枚地吊进弹药舱。超过3个小时的紧张工作,“重庆”舰上的主、副炮弹药才全部补齐。随后,立即掉头向日本舰队杀去。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一直以为中国舰队正在夺路狂奔的日本舰队,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舰会主动发起进攻,也由于身负保卫油轮的重任,并不敢主动去追击。

到了晚上7点,舰身横侧占据“T”字头的“重庆”号巡洋舰,在突前的“桂林”号驱逐舰发射的数颗照明弹的照明下,向敌方舰队中的“陆奥”号战列舰进行了首次齐射。9枚285毫米炮弹在“陆奥”号四周激起了高高的水柱。日本舰队还没有来得及发射照明弹,只能通过“重庆”舰上主炮发出的火光进行大致瞄准。在“重庆”舰进行了三次齐射后,“陆奥”号和“雾岛”号才将舰身横侧过来,进行了第一次齐射。

5分钟后,“重庆”舰的第4次齐射终于击中了“陆奥”号战列舰,一枚295毫米穿甲弹炸毁了“陆奥”号上高大舰桥上的3米射击指挥仪,一下子就使“陆奥”号上的主炮射击精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上。当然“重庆”舰上也被数枚140毫米、120毫米炮弹命中,但所幸,“重庆”舰“皮糙肉厚”,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不过,“雾岛”号上的8门295毫米主炮却给“重庆”舰带来极大的威胁。一枚炮弹甚至将舰体后部的两块装甲板崩落。

黄建勋意识到没有被击中射击指挥仪的“雾岛”号才是目前最大的威胁,立即下令所有主炮对准“雾岛”号进行攻击。此时,双方的照明弹都打在了对方舰队的上空,彼此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对方各种机动。

晚8点30分,“重庆”舰的第9次齐射似乎准头极高,有两枚炮弹命中了“雾岛”号,一枚击穿了其左舷152毫米舰廓炮的弹药舱装甲,并引起了剩余的数十枚152毫米炮弹的殉爆。另一枚炮弹击穿了其后机舱装甲,使其动力立即减少了一半,并燃起大火。

但没有失去战斗力的“雾岛”号仍凶狠地还击,其第7次齐射中,1枚260毫米炮弹击中了“重庆”舰上的一座130毫米副炮炮塔,并将整个炮塔掀上了天空。

8点40分,“重庆”舰上的第12次齐射再次击中了“雾岛”号,3枚295毫米炮弹分别命中了“雾岛”号的前烟囱、后舰桥。前烟囱被击毁,使本就丧失了一半动力的“雾岛”号的机动力更加微弱,仅能保持12节的航速。后舰桥被炸毁,则使其两座后主炮的射击精度降低了不少,只能依靠前舰桥上的射击指挥仪进行射击。

“雾岛”号经此打击后,其情形更加危险了,不过此时,转而使用舰桥上的射击指挥仪,并逐渐调整过来的“陆奥”号的射击精度开始有所提高,一枚炮弹击中了“重庆”舰的水平装甲。由于“重庆”舰上的装甲质量及厚度均非常不错,所以产生了跳弹,弹开的这枚炮弹却将舰上后炮塔上的一门主炮的身管击毁。“陆奥”号虽然受伤,但远没有失去战斗力。这时,日本另一艘战列舰“秋津”号也赶到战场。

黄建勋深感受到三舰攻击,自己确实难以支撑,开始向“武汉”舰发报,要求其尽快结束补给,前来支援。

于是,“重庆”舰开始施放烟幕,并进行高速机动。时刻想突破日本巡洋舰和驱逐舰防御的两艘中国驱逐舰,此时也被打得伤痕累累,只好跟着“重庆”舰,现在只能考虑为重庆舰护航,驱赶准备靠近发射鱼雷的日本驱逐舰,而不再作向日本战列舰发射鱼雷的尝试了。此时只有凭借高速,绕着受到重创的“雾岛”号机动,并寻机摧毁“雾岛”号。于是,“重庆”舰始终绕着日本舰队转圈,并不时地进行齐射。而航速较慢的“陆奥”号和“秋津”号只能吃力地跟着“重庆”舰,并不断地发射照明弹,以使“重庆”舰不能脱离自己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