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龙虎相战(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赵国国命走到尽头,历代君主终于可以论个长短。

秦王和赵迁难得心有灵犀,一致认为赵国最英明的君主是武灵王。

赵国的辉煌始于武灵王,始于宫苑这座较武台。

百年前武灵王设此台,窄袖轻装的胡服武士打败长袍重甲的长袍战士。

这一战,掀开赵国“胡服骑射”的序幕,赵国骑兵由此驰骋北境雄视天下。

从此,演武成了赵国传统,此处较武场,独以武力论英雄。

这里决出许多刀剑英雄,三十年来无敌于天下的盖聂,赵国国手鲁勾践,当然还有剑术无双的楚客“昭南”,也就是刺杀李牧的秦国影将军熊忌。

熊忌与赵迁,故地重游各怀心事。

忌儿略感伤:没跟荆轲大战一场,三分遗憾。

赵迁很悲恸:没选荆轲选了细作,十分瞎眼。

赵迁不是瞎眼,而是眼界有点低,低到以为秦王是来看刺激。

秦军卒对赵战俘,各百人,王翦、李泊为主帅。

统御万人的帅指挥百卒之阵太过屈才,王翦的百夫长岁月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秦王说:寡人知道秦国为何胜,赵国为何败,但是不知道秦军该怎样胜李牧。

他想看的是秦军与赵军的区别,王翦是秦军当仁不让的统帅,姑且算作一次考验。

王翦求稳,用了最擅长的车兵阵法;李泊求奇,勘察地形后采用骑射战术。

号令一响,秦军战车形成屏障,盾兵列在阵前,弓兵发动第一轮攻击。

赵军持甲步兵正面扰敌,三发箭雨的时间,赵国轻骑从侧翼形成包抄。

秦军弓兵变换阵形,箭雨扩大打击范围,赵军大规模损兵。

赵军盾兵逼近秦军方阵,秦军战车出动遏住赵军攻势。

赵军后撤,战车追击,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赵国步兵军阵瓦解。

转机也就在这里,战车开出之后没法掉头,秦军步兵被赵国骑兵包围。

战马横冲直撞将军阵撞破,阵势一散,步兵就只有挨宰了。

赵国骑兵分出一半追击秦国战车,此时战车已经开入赵军布设的陷阱区域。

马匹能绕过障碍,车轮被草丛里的石块和木棒卡住,再加地势倾斜不断翻车。

战车失去作用,车兵也就成了步兵,最后单兵肉搏阶段,秦军扳回优势。

最终结果:平手。

王翦后悔不迭:不该让战车出动!

李泊摇头:你就算不开出去,能掉头吗?骑兵后方攻来,你有辙吗?

王翦摆手:“马不能掉头,战车上的弩可以啊!”

秦王看明白了,战车优势在于冲击和防守,骑兵优势在于奇袭侧翼和后方。

骑兵灵活但是惧怕弓箭和长兵器,战车适用于破阵,可惜对地形要求太高。

骑射可以在山地灵活运用,到平原就很难与战车相抗。

这就是为什么赵国横行北方威震匈奴,却难以向中原扩张的原因。

不过秦王还是疑惑:“你们以骑兵为主,胡人也是以骑兵为主,你们怎么打胡人?”

防御匈奴?这可是赵国强项!

李牧有一套完整的治军方略,李泊不由得眉飞色舞说起自家爹的英明神武。

秦国老将小将把他团团围住,问问答答活像老师父带小徒弟。

“弓箭手几何?战车又几何?如何配比最佳?”

答完蒙恬这个问题,李泊忽而意识到失言。

秦王最想要的就是这些,正如他跟赵迁说的——“知道你投降了,寡人一天好觉都没睡过。一开始高兴得睡不着,后来是愁得没法睡。我取了你的国,就得管好你的地。攻城不易,守土更难!”

演练表面看是平手,但秦王心里有数,战车很贵,李泊的打法更省钱。

赵国粟米不支财力不济,李牧能撑那么久是个奇迹。

王贲扯住王翦:“爹!战车都给你,你再多给我些马!”

李信也扯王翦:“大将军!我也要马!跑得快撤得也快!”

蒙恬扯不着王翦,扯蒙武:“父亲!我要上战场!”

蒙武觉得儿子吃错药:你都混到郎中令了,官大你爹我几级,上啥战场?

任嚣、章邯、辛胜仨小将没爹在军中,齐齐向太尉尉缭投去渴求的目光。

那一道道目光里都写了一个字:马。

尉缭转头把同样的目光奉送给秦王。

秦王望天,补给线拉长和武装更多骑兵都需要马匹,而秦国本土马场供不应求。

赵迁见识了秦廷的办事效率,武将这边刚有扩大骑兵规模的打算,秦王就明白需求所在,昌平君为首的文官即刻给出解决方案。

一,秦国西北诸戎多以畜牧为业,可征调;二,以畜牧大商乌氏为纽带,向匈奴和月氏等草原部族购马。三,在赵国北境云中郡开辟马场,这个会慢一点,毕竟马匹三岁才能成年。

此事论了个大概眉目,秦王很开心,拔出随身佩剑,剑刃映出一张胡须茁壮的脸。

李斯上谏逐客书时拍过马屁“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太阿是秦王佩剑,楚国铸剑师欧冶子所铸,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时流入秦宫。

“宝剑赠英雄,吾有宝剑,何人可为英雄?”

太阿价值十几城,诸军将和赵国战俘跃跃欲试。

李信和王贲对视一眼,一人推一个,把任嚣和他所谓的“手下败将”扔上台——

嘿嘿,你任嚣不是说你能么?再打一场给爷瞧瞧!

第一战开始,任嚣拔刀,那战俘娃娃也从兵器架上也挑了一柄刀。

任嚣开战便用猛力,娃娃腾挪闪跃避开锋芒,等到任嚣气力不支才开始反击。

十刀连砍又快又狠不给喘息机会,任嚣大喝一声弹开刀口。娃娃顺势退步,任嚣猛追反劈,没刹住就直接冲到台下了。

李信拎他起来,笑:“要不要我扶你上去再打一场啊?”

任嚣咽下一口黄沙,面红耳赤:“末将服输。小子可畏!”

“你啊,输不在武”秦王指了指头:“在这里。”

娃娃并不是任嚣对手,贵在以智取胜。

秦王不忘安抚任嚣,顺便埋汰赵迁:“是赢是输光明磊落,我大秦男儿本色!”

赵迁暗自瘪嘴:屁!还不是我的人赢了。

小战俘连退秦将辛胜和章邯,王贲按捺不住,提刀应战。

那娃娃聪明狡黠,遇上同样聪明的王贲就半点都不好使。

龙行虎步,猿跃狼扑,秦王见那孩子躲过王贲十几刀,便向李泊询问身世。

“他叫赵佗,恒山真定人。前些年遭灾成了孤儿,九岁就跟在先父身边。先父有意培养,还断言他前途不可限量,可惜……没有机会了。”

“如此说来,倒是根好苗子。”

王贲打落兵刃又捡起来递了回去,还刀,打落,再还,再打……

小赵佗才十四岁,眼泪汪汪地握着刀都不知道还要不要打。

王贲收手,揽住赵佗肩膀对着秦王笑成花:“陛下,给我,行不?”

秦王大笑:“这就开始抢人了?他要是五年混不上右庶长,寡人找你算账!”

“哪能等五年?这小子一仗升三级爵位没问题!嘿嘿!”

王贲牵了赵佗就要走,想起太阿,就留在台上问是否还有英雄。

英雄当然还有,他一柄长刀连退七位赵人,直到李信提矛入阵。

长矛本适于军阵而非单人独战,李信将长矛改短,成了枪的雏形。

枪被后世誉为百兵之王,与枪类似的短矛无坚不摧。

王贲没有穿重甲,赶紧扯过盾牌,一手持盾,一手持刀。

矛动如龙,一丈之内鬼神遁形,唯有近身能破其攻势,可惜王贲无法冲破外防。

李信恣肆挥洒好似烈马脱缰,狂风暴雨压得王贲喘不过气。

盾牌被捣碎差不多就分出高下了,王贲不服输就一直死扛。

李信不喜欢给人面子,打架使全力是对对手最基本的尊重。

这尊重让王贲疲于奔命,跳下台去不甚好看,他就蹿上旗杆不下来。

李信提着枪不好爬杆子,枪头又打不到,无奈望向秦王:“他耍赖!”

“你用长矛对我的短刀,不耍赖啊?!”

秦王哈哈大笑:“那给你长矛,你跟他再对一场?”

王贲用矛没李信溜,换矛败得更惨,嚷着不公平:“让他换刀!”

李信刀术不敌王贲,反问:“以我之长,攻你之强,怎么不公平?!”

“刀跟矛差这么多,你见过胳膊拧过大腿的么?”

两人吵闹间,一个赵国战俘默默上台。

此人看不出年纪,像饱经沧桑又像涉世未深,发似乱草,目胜雪凉。

他在兵器架旁踱了两个来回,选了一柄短剑,只有一尺长。

一寸短一寸险,李信觉得不可思议,提醒他:“刀枪无眼,你确定?”

那人微微抬头,像是没料到会有这句话,沙哑着嗓子道了一声:“多谢。”

这两个字没头也没脑,李信歪歪头嘟嘟嘴:莫不是上来个傻子?

真傻子不会上来讨打,敢站到这里,就是来打人的。

长矛如游龙出水直奔心脏,傻子呆呆地不动,直到近身才微微斜身。

矛头从前肩刺入后肩刺出,李信记着秦王有言在先,便不欲伤他性命,正欲拔矛只见剑光一闪,长矛分作两段,矛身仍在李信手里,矛头嵌在那人肩上。

李信急忙收手为时已晚,他甚至没有看清对方的动作,矛身已经成了几段。

短剑在李信喉咙划了一个小口,那人退到五步之外,拔出插进骨肉的矛头扔在地上。

那人低头看短剑,剑上落了一滴血,他皱皱眉头,用袖角去擦。

这一滴血,他来回擦了又擦,擦得那么认真,完全没有注意到周遭动静。

所有人都张大嘴巴看他,王贲也从旗杆上溜下来,就连秦王都站直身子。

成千上百双眼睛看他擦剑,又看他抬头,听他嗓音沙哑如同发情的公鸭。

“你可以再选一把兵刃。”

李信也选了一柄短剑。

剑乃兵中君子,君子对君子,很公平。

两人对面站着,你看我我看你,李信不敢先动,那人就没有动静。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