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儿童教育(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梁晓秀那些天把阅读范围扩大到欧洲音乐,开始关注欧洲音乐教育。她认为一个人的教育应该包含音乐,音乐是陶冶人的最佳方式。她喜欢听音乐,平时总在家里听欧洲音乐。那天她在家里听莫扎特的唱片,感觉那声音非常柔和、动听。

欧洲是西方音乐的发祥地: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就诞生在欧洲大陆。莫扎特、贝多芬、亨德尔,一大串伟大的音乐家为世人所知。时至今日,欧洲的音乐依然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为世人所推崇。

音乐是欧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欧洲儿童从小就在家庭、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使得他们或多或少都有音乐细胞。

音乐是欧洲人的骄傲,是欧洲人的一种精神依托和文化娱乐。欧洲的音乐普及率很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较高。每年在欧洲各国都上演无数次音乐会,许多欧洲人怀着极大的热情观看那些音乐会。梁晓秀发现音乐爱好者宁肯花几百欧元看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也不会轻易花几百欧元随便买一件服装。在他们看来,有几件像样的服装足已,但看几场高水平的音乐或歌剧还远远不够。他们那种消费让梁晓秀感到好奇,惊讶。经过几年的观察,她才明白欧洲人为什么舍得在音乐上投资: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享受音乐。

欧洲国家普遍对音乐都很重视,因此音乐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红火,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与欧洲缓慢的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欧洲音乐市场的繁荣,造就一批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当代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而那些音乐人才普遍受到人们尊敬。

欧洲国家每年都举办为数众多的文化艺术节,音乐回荡在欧洲上空,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众多的文化艺术界,民间音乐会以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获得了欧洲民众的热烈回应。

梁晓秀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考察市场时得知,那些国家的中小学对音乐非常重视: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外,如果学生对某种乐器特别感兴趣,学校免费教授学生学乐器。例如,学生如想学弹钢琴,或拉小提琴,或吹萨克斯,学校都会派专门的老师免费辅导,直到教会为止。

她受到启发,回到家后便想请家庭教师教她的两个儿子弹钢琴或拉小提琴,从小培养他们的音乐细胞。她倒不是想让孩子将来从事音乐,只是想让他们有一个业余爱好。

于是有一天她便把两个儿子找来,问他们想不想学钢琴或小提琴。

大儿子宋大海说他不喜欢乐器,他不想学钢琴和小提琴。

梁晓秀问道:“大海,那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厨房,喜欢炒勺、炒锅。”

“你想炒菜?”

“对,我就喜欢炒菜,就像我爸那样炒菜。”

“为什么呢?”

“因为炒菜能赚钱,赚很多钱。”

梁晓秀摇摇头,感到很无奈。俗话说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儿子已经五岁半,看来他根本就不是学音乐的那快料;他可能天生就是一个厨师:那么小的年纪就想当厨师。

二儿子宋大山也不学音乐的材料,他对乐器一点也不感兴趣,对厨房的兴趣似乎也不大。梁晓秀问他想学什么,他说他还没想好。梁晓秀想想也是:一个四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想法呢?

事后她和丈夫宋福禄提起了这件事,说两个儿子都不是学音乐的材料。宋福禄说她的想法很蠢:让孩子学乐器还不如让他们学炒菜。

梁晓秀苦笑着说:“我是想培养他们音乐兴趣,让他们将来有一些业余爱好。我让他们学乐器,不是想让他们当音乐家,很可惜大海和大山都没有音乐细胞。”

宋福禄得意地说:“晓秀,我不是说你:你呆着没事净想馊主意,你这不是添乱吗?学音乐,鼓捣乐器,那能当饭吃吗?我看大海的回答很好:炒菜赚钱。大海像我儿子。我要告诉他:厨师家比音乐家有出息!”

梁晓秀故意问宋福禄为什么说厨师比音乐家有出息。

“再有名的音乐家也得下饭馆吃饭,”宋福禄诡秘地一笑,“可是厨师就用不着去听音乐家的演奏。你说这两个行当那个有出息?”

梁晓秀忽然感觉和丈夫对话如同对牛弹琴,暗暗想厨师的儿子就是没有音乐细胞,她是多此一举啊。

两个儿子都不喜欢音乐,她没办法;但是她必须让两个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至少要上大学。

她的大儿子明年就该上小学了,二儿子两年后也该上学了,她自然开始关心欧洲的教育问题了。孩子在法国出生,将要接受法国学校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总共10年时间,在这10年中孩子们要和学校打交道,要学习知识,她可得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

欧洲教育是典型的西方教育,以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为主。梁晓秀注意到欧洲家庭虽然对孩子的教育普遍都很重视,但是他们一般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把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说清楚了,至于孩子学习如何,那是孩子的事情。

她认为欧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得当,她不会按照欧洲人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上学后,她要监督他们的学习,必须给孩子施加压力,明确告诉他们在学习上一定要超过欧洲学生的成绩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