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最赚钱的行业(二更)(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六章最赚钱的行业

陈应离开长安这半年多以来,很少过问陈府的产业经营情况,可是这次不得不熟悉一下他的产业问题。

钱庄这一块主要是马周负责打理,不知不觉中,马周将陈应的这个钱庄,从长安一个总部,先后扩展了太原、洛阳、成都、灵州、金城(既今兰州)、酒泉、敦煌、以及襄阳八个分部,二十六个支部。

距离陈应每州一个分部,每县至少一个支部的理想还很遥远,关键是这已经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最让陈应意外的是,大唐通利钱庄如今拥有存储一百二十六万贯,借给商贾或农户用来生产或经营的贷款,足足超过八十万贯,仅仅这些贷款业务,不算铸钱的赢利,大唐通利钱庄一年的毛利润就多达十六万贯,除去必要的开支,盈余超过十万贯。

其他产业,像四轮马车作坊、铁钢作坊、兵刃甲胄以及弩作坊,这半年以来,共产出明光铠甲轻甲六万四千套,重甲七千两百套,横刀三万余柄,陌刀也超过万柄,不过弓弩也有一万六千余具,粗略估计,这些毛利润在二十万贯以上。

陈应知道,自己绝对无可能掌握着这些产业,哪怕拉着东宫这张虎皮依旧不行,毕竟李建成现在还不是皇帝,就算他是皇帝,这些要命的产业,也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让陈应稍微舒服一点的是,这些产业的营利,将会随着大唐获得中原之战以及河北之战的胜利而减少。

在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唐对于甲胄和兵刃的消耗,将会维持在一起非常低的水平之中。仅仅武器监的产出,绝对可以保证大唐全国军队的消耗,到那个时候,他生产的甲胄和兵刃,将不再拥有市场。

当然,要说陈应最肉疼的还是钢铁坊,随着大唐对内战争的胜利,在武德三年之后,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没有较大规模的战争,虽然军事钢铁减少,然而大唐对于钢铁的需求,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因为钢铁资源的稀缺,很多偏远地区,如今还使用着石制耕具或木质农具,这样以来,钢铁市场这块盘子,还非常大。

盐铁朝廷专营,这是大唐朝廷的国策,也是历朝历代的国策,同时也是大唐国库收入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各大门阀与世族都多少都有这样的作坊,他们也有一定量的钢铁产量,不过,这一部分钢铁产量,大部分会被各大世族直接内部消化掉,很少会流向市场,关键是陈应的钢铁作坊产量实在是太吓人了,恐怕各大门阀加在一起的钢铁产量,不及陈应一半。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

从钢铁和盐业方面撤退,这也是陈应的既定战略。因为这个行业实在太招人忌惮了,毕竟钢铁资源是这个时代的战略物资,在后世,像石油、天然气、电、这些行业,绝对不会私有化。

不过,陈应想要转行这个想法早就有了。

千百年来,抑商、抑海、抑工,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为了保证帝权独统、君权独尊。一旦放开口子,做大航海、商工的规模,人心活泛了,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的拜倒在君权、帝权裙下?

当然,随着农业社会的崩溃、工业生产越来越成为帝国的重心,新的思潮必然会涌来,社会变革就会随之而来。

到了那一步,君权即便能勉强维持,也会给架在空中楼阁里。

但在现在,社会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如此庞大疆域,集权式的帝制倒是维持社会次序的有效手段。关键是帝制之中,能不能为后世注定会到来的社会变革开个口子,缓和变革来时对社会造成的冲击;或者说利用几代人的时间,主动的去迎合新的变革?

陈应知道土地兼并问题,是一道勒在华夏民族脖子上一道枷锁,也是圈在华夏民族头上的一个魔咒,从分裂到统一,从一穷二白再到繁荣昌盛,从繁荣昌盛到衰弱,华夏民族一直在这个怪圈子走不出来。

陈应知道要想改变这个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兴工兴商,完成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尽管这种变革和转型是痛苦的,有着明显的副作用,可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钢铁是工业的基础,陈应并不在乎钢铁产业掌握在谁的手中,把钢铁价格降到白菜价,可以服务全民,让老百姓都可以用得起,这才是陈应的目的。

一旦将钢铁产业的盘子甩给朝廷,无论是李渊也好,朝廷也罢,他们总不能吃相太难看,多少会给陈应一定的补偿,陈应就会利用这些补偿款,一方面开设大唐工业大学,一方面则是重心开设一个大唐医学院。

救死扶伤这个行业,非常不会遭受儒家反制,也不会遭受朝廷忌惮,同时既可以赚钱,也可以赢得良好的口碑,最重要的是,陈应可以利用医院这个渠道,经营他的人脉网络。

陈应此时虽然已经是正三品的高官了,可是他在朝廷的影响力却非常小,与各大世族和门阀,以及官员们,几乎没有往来。

陈应在与马周、许敬宗核对完帐目的时候,天色已经放亮,陈应揉着通红的眼睛道:“时间不早了,都回去歇息吧。”

许敬宗张口欲言,从前他并不知道,可以现在却知道了,陈应有着一个年可以赢利近百万贯的产业,现在将这个产业交出去,哪怕这些产业并不是许敬宗的,他也有着万般不舍。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