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何白点点头,三千人的水军,还不算什么。不过辽东有楼船,却是自已没有想到的。需知此时的江东,都没有一艘楼船的存在啊。只有等到孙氏占领江东之后,才会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
楼船这东西,要等到赤壁之战几年后,孙吴才有闲钱造出来。而且才刚刚出现,就因底盘太低,被长江的风浪吞噬了一员大将董袭。如今董袭被召至青州为将,想来是不可能再有此事发生了。
看东莱尉张奋的求援书中所写,楼船船舷足足高出水面三十尺(6.93米),其上更有三层陆地上才能一见的关墙,每层关墙高达十五尺(3.46米),总高达七十二尺(16.63米)。船宽度达三十六尺(8.32米),船头到船尾的距离也超过了一百八十尺(41.58米)。
这体积在这个时代堪称巨舰了,而且船大楼高,远攻近战皆合宜!当是这个时代无敌的存在。因此书中有不少望而生畏的胆怯之语,请何白多加小心楼船的威力。最好是派出陆军与辽东军交战,只要驱走就好,不到妄想歼敌。
何白又问及太史慈辽东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实力,也幸好太史慈在辽东待了三、四年时间,大至还算清楚。
夫馀国,在玄菟郡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人口三、四万户,近三十万人。有兵马八万余。应该是在后世吉林北部,黑龙江、兴安岭以南。夫馀国因被鲜卑人、高句骊所迫,联合汉人抗击多年,关系最好。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土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人口数不明,估计大约在万户左右,有兵马两万人。在后世乌苏里江靠海一带。传闻只有圣人当朝,才有肃慎人进供。
高句骊,在辽东郡之东千里,南与乐浪郡、濊貊,东与东北两沃沮,北与夫余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于饮食,而好修宫室。
高句骊有户六、七万户,口四、五十万,可出兵马十万人以上。应该在辽宁以东、吉林以南、朝鲜以北的地方,是东北亚的霸主。
这高句骊虽无数次入侵汉地,更杀死过蔡瑁的父亲,辽东太守蔡讽。不过却被公孙度一万兵马就击败畏惧了,可见在此时还不算什么。但在隋唐最强大时,却能拖死隋朝,拖累唐太宗,更引出了薜仁贵出山。只是那是因司马懿造得孽,后世只怕不行了。而且其民族与后世的朝韩无关。
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夹,南北长,可折方千里。有邑落长帅,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又有北沃沮,去东沃沮八百余里。二族分同一族分裂而成,世代相攻,估计二族大约在一万五千户左右,兵马三万人。在朝鲜东北部。
濊北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濊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擅制好弓,所谓“貊弓”是也。约有户二万五千户,有兵四、五万人。在朝鲜的东南部。
乐浪郡以南有三韩,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人相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其中辰韩,耆老自言乃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三韩共约有户十万户,口六、七十万,可出兵马十万以上。不过三韩七十八国各自为政,顺服于高句骊王。
马韩之西,海岛上有州胡国。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经粗略的计算,这辽东左近的少数民族竟不下两百万的人口数,兵马亦有四十来万。不过因为多是部落联盟制,向心力不高。没有坚城,且文明程度也不高,组织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国家与民族的观念。加上没有庞大的马匹与牲畜群,所以一时难以对汉地形成威胁。
不过到了后世,随着对汉文化的汲取,这些人将越来越强,最终形成对汉地的巨大危害。后世不是有说吗,谁占得了东北亚,谁就撑握了西太平洋的主动权。看来,得想办法在汉人强大之时,吞并同化了这些人。
公孙度以四万大军可以威服他们,但却吞不下。自已的目标是在中原,没时间去理会他们。或者可用商业手段,分化拉拢,再诱使其部落酋长入汉地而居,寻机以文化殖民的方法吞并之。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得击败公孙度,取代他在东北亚的霸权。再授以大将人选坐镇地方,逐步的吞噬之。那么麾下文武双全,行事果决狠辣,且不是野心勃勃者有谁?
何白敲了敲脑袋,这类能够镇守一方,却无雄主之志的人才太少,自已手下的人才更少。粗粗算来,可以挑出付刑、程昱、满宠、淳于琼四人来。他们四人的能力与手段都不错,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时,应该可以形成压倒式的力量。
不过这一切还太远了,首先需要击破辽东军的柳毅入侵军后再说。
卢植若有所思的问道:“辽东才刚刚安定下来,这公孙升济就迫不急待的过海入侵青州是为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