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第二十三章 庭审马淑兰(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身家以亿计的球星对自己的钱也没有什么概念,他每日训练刻苦,没能分心在自己的钱上面,他也不太懂理财,父母更不懂,多是交给姐姐打理。

他到二十五岁还没有谈过恋爱,收到女生的表白信会不知所措。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姐给他介绍了婆家的留学归来的姑表妹,是他的超级女球迷。

虽然他还是个“姐宝男”,总算人家不嫌弃(这时有多少女人会嫌弃他),谈上恋爱了,二十八岁顺利结了婚。和很多NBA球星的风流不羁不同,他在这方面乖的不得了,国外性感的金发碧眼美女撩他,他面红耳赤走开,其实是怕国外的开放女人会有病或者太过强悍导致自己堕落再不能打好球。这是姐姐说的,外国体育界是有实例的。

他结婚的时候,球迷们调侃:宝宝从此以后有老婆和姐姐一起疼爱了。

……

“你衣服上怎么会有香水味?”张晓尖声质问丈夫。

丈夫说:“出去应酬,人多沾上的有什么奇怪的。”

张晓怒道:“你休想骗我,你老实交代!”

丈夫没有耐心:“跟你没有什么好交代的。”

丈夫甩门出去了,张晓痛苦的捂住嘴哭泣,她在这个家中是最没有地位的。

原本李家知道她的表弟是华人第一球星赵清河,而表姐是扬帆集团董事长夫人赵清漪,李家还对她稍稍改观。

但是李家去走动时,赵家人一句话都没有和她说过,赵清河拒绝为李家公司产品代言,云帆集团更没有和李氏有什么合作。李家也看透张家原来和赵家关系并不好,这是表明态度不愿给张晓背书借力。

赵家姐弟这些年做过不少慈善,一个拥有善心的人一点帮助张家的意思都没有,可见张家的为人是多让人寒心的。

李家就是这么想的。

好在张晓生了两个儿子,为了儿子,丈夫通常不会跟她离婚。丈夫外头有女人,婚前就公证了财产,家中的财权她也一丝不得沾手。很没有尊严,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离开了李家,张晓不知道自己能怎么生活。

父母,张达和赵莲花还在乡下熬着,近年经济发展很快,只要勤劳倒是不会缺少吃的。

……

王冬明纠缠赵清漪的事也成为了全镇的笑话,他都已经结婚了,还对她念念不忘。

镇上的人都说:那种人物,也是王冬明好宵想的?自己过好日子吧。

王冬明有钱,本来是镇上不少人羡慕的对象,但是他的有钱怎么和人家比?

王冬明自从重生,多次想要找赵清漪麻烦,人家却有萧卫国门路请来的特种兵出身的保镖,王冬明次次被打脸。

而他形成心魔,之后酗酒不好好做工程,几个项目的机会都错过了。这一行的竞争者太多,他的舅舅也调到别的部门,有些话语权也丢了。

他曾经的施工队伍中的人几个人离开他自己干,很快他的公司成了空壳,还多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王冬明被兄弟出卖是愤怒的,找上门去闹,从前的兄弟也红了眼,叫骂时也说出他的痛处,嘲笑他“神经病”、“宵想赵清漪男花癫”。

王冬明的事业受挫,好在家里还有百万存款,也过了几年好日子。

但是赵清河越来越声名赫赫,他是这个小镇的骄傲,男人女人守着电视要看他的比赛。这让记得前世的他更生心魔,他要逃避现实,迷上了赌博,一年输了五十三万。

妻子柳依依也是个聪明人,丈夫不爱她不说,还不管家小,婆婆又总是说她收不住丈夫的心。

柳依依在娘家和亲戚的支持下起诉离婚,然后分到了三十万的家产,王家气得想打人也没有用。《婚姻法》就是这样的。

柳依依带着三十万很快离开了这个县,后来找了一个二婚男人重新开始。

王冬明两年后输光了家产,赌瘾却还没有戒。他的舅舅们来看过他两次,要他回头改过,重新做生意。但此时本来精神就敏感自卑脆弱色厉内荏的男人再也站不起来了。

舅舅们看他扶不上墙了,也就不管他了。

又不知过了几年,全县人民都热闹兴奋,因为赵家人回乡探亲祭祖了。来的有赵清漪和赵清河姐弟,还有他们的丈夫、妻子、儿女,当然还有早就被儿女接去京城住的赵建华夫妻。县领导亲自欢迎接待,长长的车队进入小镇,都还要县武/警开道。

赵清漪自己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而丈夫是上市公司主席,不算是IT行业的第一巨头,却也决非泛泛之辈。

王冬明被挤出人群外,他却也远远瞧见那从豪车下来,仍然美的动人心魄的女子,她身边的男人生活中随性,但今天穿得一点都不随便,西装革履,看着她的眼神就情不自禁带着浓浓的爱恋。他的英俊温柔风度与她是这样般配。

她,终是他的一场梦。

他对赵清漪的占有欲已经到达变态的地步,他为她做了这么多,颜面扫地还不够,最后也是因她赵家而被枪/决。

现在那种恐惧让他还后怕不已,而子弹穿过胸膛是那样冷酷,感觉是那样绝望。

他所受的这些苦都是赵清漪的错,现在她还敢在外找野男人,这个婊/子水性杨花,没有男人/睡她是不是就会死?

赵清漪看到王冬明吃了一惊,还没有来得及出口,就见他冲了上来抓她头发。

赵清漪哪里会被他抓住,一个太极推手将人推在了地上,萧扬在车另一边,连忙跑过来。

王冬明怒道:“你这贱人敢打我?!”

赵清漪说:“王先生,你有病找医生呀,找我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