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八珍(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奶酒这么多年的历史,养育了内蒙无数的儿女,而除了这马奶酒之外,内蒙还有另外七珍,和马奶酒一起并称‘内蒙八珍’。

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和玄玉浆。

醍醐这个词应该都不陌生,毕竟醍醐灌顶这个成语还是不少人知道的,但是会写的应该不多。

早在南北朝佛教初兴的早期,作为梵文manda的译名,就在部分经书里偶尔出现“醍醐”一词了;但开始得以在汉语社会广为流传,则自大唐高僧三藏法师为代表的译经成熟期之后。

醍醐在内蒙就是奶疙瘩的意思,也就是牛乳提炼出来的精华,在新疆一代也有用羊乳弄得,

醍醐灌顶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那就是把牛乳从人脑袋里面灌进去,替换掉脑袋里面的脑浆,然后人就会达到一种开窍的境界,智慧大开,变得聪慧无比。

尽管感觉挺渗人的,但是在佛教中,醍醐灌顶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

“灌顶”,其实原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举行的仪式。取四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统治“四海”的权力。

后被佛教接受引用,作为后辈弟子在修行过程里,不断逐步晋级的仪式。流注的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如清水,“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流注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如口诀、咒语以及秘笈、经文等,也就是作为中文音译词“醍醐”的梵语单词manda的本义。

而且弟子在接受灌顶仪式后,一般都紧接着“闭关”一段长短不等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然后也可冠以“某某灌顶”的头衔,享有某种待遇。因此作为成语“醍醐灌顶”里的“醍醐”,严格地说不能理解为“发酵乳脂”而是“本质”和“精髓”。

实际上佛教界直到今天,“醍醐灌顶”里的“醍醐”依然没有被理解为单一仅仅意指乳脂,只是在唐中期,由于佛教各派在向普通民众宣教时,出现了以“变文”即“通俗的说唱”形式的法会后,“醍醐灌顶”才被社会理解为用“发酵乳脂浇头”的仪式。

虽然后来在宋真宗时,政府明令禁止僧人讲唱“变文”,但是在社会中、下层里已经形成的观念不可能随即消失,继续以种种方式在世世代代流传,尤其在非佛教徒的认知里,“醍醐”回复成了单一含义“发酵乳脂”的代名词了。

麝沆,相信能认识第一个字的人不多,包括大部分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这种生僻字在国内是真的很难遇到,很多人一眼就能看懵逼,但其实这个字和射一个音,并不难。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