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徐酒岁精神恍惚地回到家,徐井年还睡眼朦胧地等在沙发上,揉揉眼睛看着她。
徐酒岁挑眉:“傻瞪着我干嘛?困翻了还不去睡?”
“我得等你回来才睡,要是你不回来了,我就报警啊。”徐井年打了个巨大的呵欠,眼角都冒出眼泪了,然后露出个嫌弃的表情,“大半夜跑到陌生男人家里去给他放洗澡水,你这邻居当的真够称职的。”
那么纯洁的邻里友爱举动,听他说得实在是好笑,徐酒岁抬起脚踢了少年小腿一下:“什么陌生男人你姐都二十五岁了,夜不归宿你就要打电话报警,你还让不让我嫁人了?”
“等你真嫁人了一年不回家一次我都不理你。”
“小管家婆,那是你老师,他有多刚正不阿你还不清楚么?”徐酒岁说着停顿了下,“上一次我就用腿蹭了蹭他,被他拎着领子赶出来。”
“”
徐井年额角青筋跳了跳,假装自己没有听见关键词,强迫自己不要去问“用腿蹭了蹭”是什么成人动作,话锋一转,问——
“薄老师怎么样了啊?”
“还行吧,看着没什么不妥。”
但是好像也有点怪怪的,具体怪在哪也说不上来。
“你准备什么时候告诉他你不是高中生,”徐井年问,“六十集电视连续剧现在都演了三十九集了经过李倩的事,他更不可能碰高中生了,你继续装嫩只是给自己增添难度而已,这问题你想过么?”
想过。
怎么没想过。
她最开始假扮高中生,不过是顺水推舟找个理由,把两人的关系从陌生人升级成相熟的人而已。
后来,当他们越来越熟,她早就想脱掉高中生这个马甲了,毕竟那个男人道德感那么强,是不可能碰一个学生的,徐井年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她怎么可能不明白——
但是几次真真假假的告白下来,薄一昭的反应告诉她,这个人拒绝她,并不是单纯地因为她“高中生身份”
如果她脱开了这个身份,就成为了“隔壁暗恋他的女人”,甚至连一个接近他的机会都没有了。
如果连话都说不上,那还谈个鸡毛未来,难道用意念谈恋爱么?
有些烦躁地将头发往后捋了下,她咬了咬下唇,瞥了徐井年一眼:“再等等吧。”
“薄老师要对女高中生过敏了。”
“他没有,”徐酒岁垂眼盯着脚尖,“今晚他还问我准备什么时候继续去他那补习英语。”
徐井年看着有点儿惊讶。
“所以你就准备继续装女高中生啊,装到什么时候?”
“装到下一次我拿腿蹭他时,他不对我吹胡子瞪眼,而是变成了想吻我又不敢吻”徐酒岁随口胡说八道,“你到底睡不睡了?”
徐井年认真想了下徐酒岁描述的“想吻又不敢吻”的画面,真诚地觉得下辈子可能都不会发生:“一年之后你假装的高三生要毕业了,他还没有对你‘想吻不敢吻’,怎么办?”
“‘老师,高考落榜,我复读了,今年也请多多指教,么么哒。’”
“”
徐井年冲着她竖起大拇指,站起来回房睡觉去了。
李倩情况稳定下来之后,薄一昭再也没有去探望过她。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学校,只是除了徐井年,没有一个人在现场,所以大家猜测其实李倩跳楼原因并不是“被赶出竞赛班”那么简单,但是也只是猜测而已——
毕竟借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跑去问徐井年这种八卦。
这件事就这么风风火火地开始,又被无声无息都遮盖过去,薄一昭依然在十八中上他的课,尽职尽责,做他的道德标杆
但是徐酒岁认为,他那天晚上说的话也有可能是真的,他回国教书,做政教处主任,不过是随便找个地方调剂生活,他并不是那么在意这份工作——
他理直气壮得很,不受任何人威胁,因为他从来没有做错任何能够被指责出格的事情。
看呐,多好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可怜连累了她这个“隔壁七中小学渣”一块儿吃不着肉。
这天徐井年晚上有竞赛班培训,徐酒岁做了番茄鸡蛋面给送去学校,只不过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她拎了两个饭盒,都是粉红色的。
就因为她下面的时候,看了眼锅里的番茄鸡蛋卤子,随便发微信问了下徐井年,让他问问他物理老师晚上要不要吃面。
徐井年过了一会儿才回复她,说,老师说,可以。
可以。
多么高高在上的回答。
对着饭盒做了个鬼脸,徐酒岁把饭盒送到了徐井年在的多媒体教室,踮起脚看了看教室里面,薄一昭不在,就跟他咬耳朵:“老师呢?”
“还在办公室印今晚的卷子,他让你把饭盒送到他办公室去。”徐井年埋头唆面。
“还送到办公室去,当老子美团外卖啊!”
徐酒岁不满地嘟囔,她怎么觉得自从那晚在医院给了那个男人“爱心拥抱”“纯洁埋胸”之后,他用她用得越发得心应手了呢?
一路嘟囔着拎着饭盒,根据记忆摸到了高三理科组老师办公室附近——办公室倒是不难找,理科组老师办公室就在文科组老师办公室对面,读书的时候,徐酒岁还是地理课代表,经常给老师送东西来。
拎着饭盒探头探脑,薄一昭没看见,却遇见了迎面走来的高中地理老师。
带着金丝边眼镜的年轻教师怀里抱着一沓试卷,从转弯处走出来一眼就看见拎着饭盒东张西望的小姑娘,起先一眼扫过去没在意,定眼一看发现居然还是熟人——
“徐酒岁?”
他惊喜地叫了声。
徐酒岁被这一叫整个人差点跳起来,回过头一看发现是她高中时代的“恩师”,于是露出了个笑脸:“李老师。”
“你怎么在这里啊?”
“我给弟弟送饭,他在高三理科班”
“噢噢,我好像有听别的老师提起过,最近怎么样啊,我还以为你在首都读完大学就留在那了,没想到还会回来这个小城市——”
一顿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