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济河论》(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从前太祖大破黄巾,施行屯田,在许都囤积粮谷,以制胜四方。

如今三边都已平定,重大军事行动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每次大军出征,转运军粮的兵士占了一半,耗费好几个亿钱。

陈县、项县以东,至寿春、淮河一带巡视淮河两岸土地平坦肥沃,可以减少许昌附近的稻田,把水并入河道,向东灌溉。

朝廷可在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流休息,这样,可常年驻扎四万人。

在屯田区,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

要多挖河渠,增加灌溉,开通漕运。拓宽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那么可以在颍南、颍北开辟了许多陂田。

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关中的三倍多。除去全部开支,总计每年可获五百万斛作为军费。六七年内,可在淮河土地上积蓄二千万斛。这些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上五年。

以此雄厚的基础防御或攻击吴蜀两国,将无往而不胜。”

曹叡看着手中的奏疏,不住的点头,好似对里面的内容非常满意。

这本奏疏是邓艾昨日回到洛阳后连夜根据自己的实地调查总结写出来的,还给它取名叫《济河论》。

曹叡看向坐在下方一侧的邓艾,笑着开口说道:“士载,这一路辛苦了。朕看了你的奏疏,也是大涨见识,同时对淮南地区屯田方略也有了大概的认识。”

邓艾起身朝皇帝说道:“这都...都是臣应该做的。臣也觉得豫州、扬州的大块地区都很适合屯田。”

邓艾见陛下还在倾听他的讲话,继续说道:“臣...臣在调查的路上发现,从黄河南岸一直到寿春、淮南一带从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的许多水利工程都已经荒废,虽说这些年也有逐渐修整,但...但远远达不到大规模屯田用水的需求,因此臣以为需要欲屯田必先做好水利工程重建规划,然后根据水利工程再决定屯田的地点。”

邓艾觉得自己在给皇帝办差,所以也用起了“臣”这个自称。

曹叡听了邓艾的建议,觉得确实要先重建水利,再确定屯田地点。

“陛下,三公、各高官官与三位大将军已经到了,正在殿外等候。”这时焦平走了进来,向曹叡禀告道。

曹叡听到后,便说道:“请诸公进殿吧。”

原来今日会见邓艾时,曹叡便让焦平把三公、各高官官与三位大将军请至崇华殿一起商议淮南屯田之事。除了以上这些人,还将工部尚书毋丘兴、将作大匠马钧、黄门侍郎秦朗、中书侍郎高堂隆、大司农常林、等人。

只要能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和屯田事务的主要官员都被曹叡喊来了。

众人拜见过皇帝之后,便依次坐在席座上。身为白身的邓艾是在前侧反而显得有些另类。

殿内不少的大臣都在关注着邓艾,对这个能够让皇帝单独召见的人有些好奇。

曹叡看着殿内的众大臣,不禁感叹简直就像一场小朝会。

“今日朕收到了一份关于屯田之策的奏疏,请诸公来商讨一下此策是否可行。”

曹叡一上来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说完,便让焦平将奏疏《济河论》交给众臣传阅,了解一下奏疏中的内容。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