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秦军战阵(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站在战车上的韩王信,望着前方的秦军,这是令人恐惧的军队。

“将军,秦军战车有三百乘!”

韩王信专门有命人数秦军战车数量。

三百乘战车,若配合得当,能够发挥很大冲击力。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车兵地位最为突出。

进入战国时期后,随着弩的改进,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齐的车阵进攻。即使如此,车兵仍然有重要地位。

要到马镫出现后,骑兵转变为冲击力量,车兵才会退出历史舞台。

秦军有战车三百乘,并不会导致韩王信信心全无,因为他有三千弓弩兵,能有效压制冲锋的战车。

但是,他隐约望见了车兵后,似乎有很多大弩,这是床弩。

秦军强弓硬弩,不知带来的床弩有多少,射程是否比以前更远。

望着前方的韩军,赵佗发出冷笑,好戏要上演了,让韩军尝尝秦军新式武器的滋味。

他大声道:“床弩准备!”

随即有士兵向前方的弩兵传达命令。

在车兵后面的弩兵,推着一辆辆的弩车,来到车兵前面,在离对面韩军还有一百五十丈距离时停下。

另外还有士兵,抬着大箱子放在弩车后面,箱子里装的是特制箭支,比普通箭支大得多。

这时期的床弩,并没有弩车,而是需要士兵抬到射击地点。

而秦军床弩却有四个轮子,对面的韩军首次见识。

韩王信有不好的预感,这次三国联军主动攻秦,秦军先后使用震天雷、连弩,让联军吃尽苦头。

而这种带着轮子的床弩,居然是在约一百五十丈的距离停下,难道能射那么远?

想到这一层,韩王信惊骇起来。

韩军同样有由绞盘上弦的床弩,但射程只有一百二十丈,并且只有三十架,在以往攻城时,就有使用这种床弩。

不仅仅是韩王信,战阵中的其他韩军,以及在营垒中望着前方情况的齐军,无不惊骇了。

对面的秦兵绞着绞盘拉着弦,将箭支放在箭槽。

要是秦军床弩能射得这么远,那实在太可怕了。

“防御!”

在韩王信命令下,大批盾牌兵上前,将盾牌举起,要保护后面的弓弩兵。

赵佗发出攻击的命令。

“嗖嗖嗖……”

三百架床弩,三百支箭矢划破长空,向远处飞去。

“噹噹噹……”

许多箭支射在盾牌上被弹开。

有部分箭支越过盾牌,射中后面的韩兵。

天啦!秦军床弩真的能射这么远。

床弩虽然射程远,但精度不佳,只有密集射击才能发挥效果,韩军有盾牌保护,一轮三百支箭射出,只有五人被射中。

即便如此,给予敌军极大的震慑力。

秦兵从容地重新绞动绞盘,做着射击的准备动作。

敌军没有射程这么远的武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只能被动挨打却无法还击。

“后退三十丈!”

韩王信下达命令。

能够做到令行禁止的韩军,全体后退三十丈,迅速有序地后退,并未出现混乱。

但是,韩军后退三十丈,秦军跟着前进三十丈。

“嗖嗖嗖……”

床弩第二轮射击,又造成数名韩军伤亡。

每次虽然杀敌不多,但这是没有风险的纯粹杀敌,敌军无法还击,秦兵们觉得爽歪歪了。

在两年多前,子婴不仅让兵工厂制作连弩,同样对现有床弩进行改善。

子婴凭借对历史上床弩的认识,给出相应技术原理,让朱骏、常骆把新式连弩研制出来。

这种连弩,射程可达一百六十丈。

这时期的秦军弩兵,踏弩射程约九十丈,大连弩射程五十二丈。

战鼓声响起,赵佗下达进攻的命令。

战车绕过床弩前进着,步卒跟在战车后面,配备踏弩的弩兵又再跟随步卒后面。

床弩属于仰射,前面有士兵并不影响射击。

床弩仍然在连续射箭,压制敌军,给予进攻部队掩护。

当战车前进至离敌军九十丈时,开始发起冲锋,战车后的步卒跟着冲上去。

后面手持踏弩的弩兵则是补上这位置,向敌军射箭。

当离敌军较远时,射箭一般是仰射,以密集的箭雨对敌军进行概率性射击。

当敌人离得比较近时,才会是瞄准敌人直射。

冲锋中的车兵,每辆战车有三人,一人为驭手负责驾车,一人为弓箭兵,另外一人手持长戟。

每辆车后面,都有三十名步卒,步卒手持铍、戟。

“快,射箭!”

韩军同样有大量的踏弩,射箭还击,试图阻止车兵前进。

双方的踏弩兵,皆是采取三段击射击,确保射击不间断。

不过,秦军踏弩略多于韩军,加上有床弩,压制着韩军弩兵,双方各有人中箭。

冲在最前面的战车,有数辆车战马被射中,有些马匹忍痛继续奔跑,有些马匹则倒下了。

在快速前进时,突然有马匹倒下,导致三辆战车翻覆。

其余战车继续冲锋着。

数十丈距离,如果没有阻挡,车兵很快能冲近。

在秦弩兵压制下,韩弩兵虽然能造成车兵不小的伤亡,但无法完全阻挡车兵前进。

车兵越来越近了,韩军盾牌兵撤走,弩兵由原本仰射改为直射。

失去盾牌保护的弩兵,更多人中箭。

韩弩兵近距离射击,同样更多的车兵或马匹中箭。

在战车上的秦军弓箭兵,全部都射箭了。

秦车兵在敌弩兵全力射击下,已损失上百乘战车。

然而,车兵已冲到了韩军面前。

韩军弩兵迅速后撤,与此同时,大批长矛兵补上,要用长矛阻挡奔跑中的战马。

关键性时刻到了,能否有一定数量的车兵冲入阵中,冲乱韩军阵型,成为胜负的关键。

后方的赵佗和部下们、更远处函谷关城墙上的秦兵们,在关注着前方战事,他们充满了信心。

在韩军方阵靠后位置的韩王信,还有背后营垒中的官兵们,则是捏了一把汗,情况不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