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章 由是成正觉(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有个伊斯兰教的故事说,有位国王打猎射中一只鹿,鹿带着箭逃走,逃至一个山洞,有位老阿訇在其中修道,阿訇就用自己的衣服盖住鹿。国王的随从有位将军追至,就问阿訇有无见到受伤的鹿。问了多次,阿訇都不理他。将军就说,再不开口我杀了你。阿訇就张开眼问,你是不是某人(他直呼国王的名字)的部下?将军大怒,说阿訇对国王不敬。阿訇说,国王也不过是我奴隶的奴隶,为何不能叫他的名字?将军正想杀了阿訇时,国王驾到了,将军把经过禀报,说阿訇欺君。国王就问阿訇为什么这么讲。阿訇说,所有的人都作了欲望的奴隶,人当国王的欲望是要统治天下,国家强盛,你难道不这么想吗?而我这修道的已经不用听欲望的了,它现在要听我的。你这国王要听欲望的,所以你是我奴隶的奴隶,并没有错。国王听了表示同意。阿訇就说,那只鹿跑了,不要再追杀它了,不要再作欲望的奴隶了。国王至此大为折服,就拜阿訇为师。这个伊斯兰教的故事就可以用来说明“弟子众尘劳”。

学佛的功夫就在下一句“随意之所转”,自己不要为情绪烦恼所困住,要把烦恼思想转过来,转烦恼成菩提。维摩居士说可以随意转烦恼,指挥它像指挥用人一样。

他接着说“道品善知识”,三十七菩提道品与四念处、四正勤,等等,都是他的善知识。

“由是成正觉”,学佛的人必须走这条路才能得道,才能大彻大悟。你去搞气脉,画符念咒……这些都不相干。而是要能在尘劳烦恼之中,随意之所转,转烦恼成菩提,修习三十七菩提道品(就是三十七种修佛道的层次),如果不走这条路,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诸度法等侣,四摄为使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化,大富人家、王侯府邸养有自己的歌舞班,其中的歌舞女郎叫伎女,不是现代在大众场合作秀的歌舞明星。讲起来古代当大官的,可比今天的政府官员威风多了,出巡时要人清道,闲杂人等赶开。

“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维摩居士是当地的大领袖,应该有个很大的后花园。你们没看过,大陆上很多旧日王府宅邸,都有很大的花园。

讲回维摩居士,他说自己的法眼,就是通达一切法门,总持法门。咒语也叫总持或陀罗尼,总持就是抓住了纲要,一通百通。花园中的树木就是无漏法。证得无漏果的人,一切神通自在,要观想任何境界,这境界立刻现前。要和佛菩萨讲话就真能通话,不是你们做梦打坐所看见的幻相。

园林中的花是念念清净,念念不迷,是八正道中的正觉成就。所以《法华经》的妙莲花,是意的成就。学佛到了明心见性,悟道了,佛经上称为“意解心开”,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了烦恼习气的结使。拿密宗着相的观念,是“脉解心开”,因为心里有八条大脉和许多小脉,比如八瓣莲花。

学佛是求解脱,如果一有点事就想不开,有一点烦恼就去不掉,那学个什么佛?自己要反省。

维摩居士说自己得了智慧的果实,所以处处得解脱。你们何以气脉不通?因为身心不得解脱,总有身体的感觉存在。

何以不能得解脱?因为智慧没有成就,智慧成就了,气脉自然也通了。你智慧还没成就,不要吹嘘说自己已通任督二脉,小心出问题。就算你通了,道家称为转河车,你要转到什么时候为止?要通到哪里去?你答得出来吗?不要乱搞了,你因此反而更不能得解脱,与学佛的目的相违。说学道嘛,你也没得个逍遥,整日哭丧着脸,为何学佛学道呢?不学还好,一学就得了狭心症,心量愈来愈小。

现在继续讲维摩居士为普现菩萨所说的偈诵。

偈诵是一种佛教特殊的文学体裁,偈诵的用处,是把经文的意思作个归纳和浓缩,以便于记忆。《维摩诘经》这一段偈诵,包括了全部大乘佛法的内义。

“八戒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这里的重点在最后一句。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学到无垢,一切善法恶法都不受染污,而真正得解脱了,这是佛境界。

所谓无垢就是自净,是真正的净土,绝对地清净圆满。维摩居士说,用八解脱法门,洗练自己身心。八解脱不只是理论,是要用身心实证出来的。

解脱与道家的逍遥是一个意思,不为烦恼所困,但也同样不为佛法的观念名称所困,所束缚,才是真正得解脱。然后才能得如来大定,无往不定,无处不定。

有解脱而无定,那解脱是狂禅、狂慧;有定而无智慧的解脱,那定也是外道定,都是不对的。

这里说,“八戒之浴池,定水湛然满”,重点在湛然。凡夫何以不能得定?

这有两种情况,一的散乱,二昏沈。能既不散乱又不昏沈就是定,是清楚的,是湛然的。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愚痴定,是很危险的。

真得定了才可以入世,才可以做人做事,像止水澄波,万象斯鉴。在止水澄波的境界中,外界一切现象仍然物来相应,没有不知不明的,这才是定。也就是大家早晚课诵所念一句出自《楞严经》的“妙湛总持不动尊”。

参禅的人开口唱念这一句时就会想,唱时是否算动念?话头就来了。等于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孩去拜佛,在大殿上对着佛像屙尿,他当然被僧人所骂。

小孩就说,十方三世都有佛,我要向哪里屙呢?所以在唱这一句时,动念了是凡夫,不动是木头。动与不动之间就是佛法的真谛,也就是要参之处。动与不动都是寂然而定,永远清明,没有染污。

纵然到了这个境界,也才是佛法入门,还没有圆满。在禅宗算是第一关而已。因为只能空,不能有。所以“定水湛然满”了之后,还要进一步“布以七净华”。

七净华就是七觉支。“浴此无垢人”这样去修持,去洗练自己,最后才修证到清净无垢。

“象马五通驰,大乘以为车,调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普通人有了财产地位,当然会有交通工具,过去人类是降伏动物作交通工具,动物很可怜,这是人类可恶之处。古印度是用象和马作交通工具。中国从上古用马,古书也有用车马数量表示财富地位的,所谓百乘之家,千乘之家。乘是车子,古时以四匹马拉一车叫一乘。千乘之家就养有四千匹马,还有驾车的、乘车的战斗人员、照料马匹的人,声势之大,可想而知。

修行的人以五神通为交通工具,为什么只说五神通?因为第六通是漏尽通,就不动了。修行的人以大乘之道为车,大乘在梵文作摩诃衍,就是大车之义,是形容用语。驾车的车夫称调御士,是调伏驾驭车马。修行人能一心不乱,随时在定中,就是最好的调御。不能得定就是因为不善于调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