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高氏家族(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由于长时间的跋涉,高守信的鞋很快就破了,当时也没有条件补鞋修鞋,只好赤脚前进。

饿了,就在附近的地里找点生玉米啃几口充饥;渴了,随便找个水洼喝水。

颠沛流离的“闯关东”之路,高守信整整走了一年,却依然居无定所,原来梦想中的满地黄金的东北除了冰雪和寒冷,什么也没有。

一直走到文曲镇,高守信实在走不动了,饥饿和寒冷将他击倒在一户老农的门外。好心的老农救了他,他心存感激,于是留在了文曲镇。

勤劳的高守信当过货郎,每天都要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以维持生计。冬天就去江边给人拉犁耙。

所谓的拉犁耙,是东北一种特殊的雪橇,人坐在上面,由拉犁耙的人把雪橇从河边的这一头拉到对岸。

这是一种特别消耗体力的工作,高守信基本天不亮就走了,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才回家,却挣不了多少钱。

为了活下去,高守信甚至还打过有钱人的“主意”。

每逢初一、十五,有钱人就会在河里放一些荷灯,灯上有不少吃的。高守信就趁着天黑,悄悄下河捞荷灯,把荷灯里的食物拿回家。

有几次,高守信叫人逮个正着,打得遍体鳞伤。

生活艰难,可是高守信顽强的活了下来,开荒、种地、生孩子,高守信生了5个儿子和10多个孙子,一个大户人家就这样形成了。

到了第六代高绍敬当家,他组织一行高家子弟将关外的人参貂皮鹿茸等物资运往山东老家贩卖,接着将山东的盐及海产品运回关外。

高绍敬为后来高家的崛起和富强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

时间轴转到清朝嘉庆年间,当时正是镇压白莲教之际,高家不惜代价贿赂京城官员,握住了长达20年关于布匹、创伤药和粮食等军需品订单,从此,高氏家族成为了名扬四海的大家族,尤其在关外富甲一方。

高氏家族的兴盛不衰有很多因素:勾结官吏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他们家族特有的治家理念和经商之道。在高家庄园内有块高绍敬写下“留余”二字的矩形匾相,匾上有七十四个字,正文为:“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

留余”匾在第九代族人手中变了模样,将矩形转角处改成流水线,左上角和右下角各有一缺口形成一个对角呼应,左上角缺口的寓意是“上对皇天留余,对朝廷留余”,右下角缺口的寓意是“下对百姓留余,对子孙留余”。

正是这种做事一定要留有余地、独赢不如众赢的理念,让高家在文曲镇繁衍生息,祖孙十代皆富豪,200年兴盛不衰。

到了光绪二十七年,高八斗成了高家的当家人,他的父亲高汝城感慨高家历代只埋头经商,没有出达官贵人,于是给儿子取名高八斗,寓意才高八斗,又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授高八斗。

光绪十三年,高家重金贿赂考官,给高八斗弄了个举人,高家上下欢呼雀跃,热闹了好一阵。可是,高汝城没有想到,这个他寄予厚望的高家接班人后来葬送了高家两百多年的家族辉煌。

高八斗从小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当家后不久,就忘了老祖宗的家训,开始“大兴土木”——利用祖上留下的大片土地建成以龙窝沟、南大院和寨上区等二十多处建筑群落,这一大庄园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当家人如此,家族子弟更是不思进取整天坐吃山空,家族子弟有多达三十号人吸鸦片。

高八斗渐渐的也染上了鸦片,爱不释手,索性干起了烟土生意,“八斗冻土”一度成为京城达官贵人的座上客,高家因此财源滚滚。

高八斗更加娇纵奢淫,挥霍无度。在文曲镇他俨然成了一名土皇帝,连保安军对高家也是毕恭毕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