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守望禅师还在娓娓而谈。

东方说魂魄,西方谈意识。什么才是意识呢?这是被哲学家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但在科学界的反应却相对冷淡。在心理学界,以沃森和斯金纳等人所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通常乐于把精神事件分解为刺激和反应来研究,而忽略无法用实验确证的“意识”本身。

的确,甚至给“意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都是困难的,它产生于何处,具体活动于哪个部分,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都还是未知之谜。人们一般能够达成共识的是,并非大脑的所有活动都是“意识”,事实上大脑的许多活动是我们本身意识不到的,我们通常只注意到它的输出结果,而并不参控它运行的整个过程。譬如当我的耳边响起《童年》时,我的眼前突然不由浮现出我在孩提时代的童年时光……没错,老罗曾经一度遁入空门,我还曾经给他讲经说法。

但我自己一点都不知道我的大脑,是如何具体地一步步完成了这个条件反射般的过程,这是在我的“下意识”或者说元意识中完成的!有时候我甚至会奇怪: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另外,许多人也承认,“意识”似乎与世人的“注意”密切相关,它同时还要求一定的记忆能力来完成前后连贯的动作。可以肯定的是,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它是不是脑的一部分的作用体现呢?看起来应该如此,但具体哪个部分负责“意识”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大脑,因为大脑才有种种复杂的交流性功能,而掌握身体控制的小脑看起来更像一台自动机器。世人在学习游泳或者骑自行车的时候,一开始总是要战战兢兢,注意身体每个姿势的控制,每个动作前都要想想好。但一旦熟练以后,小脑就接管了身体的运动,把它变成了一种本能般的行为。比如骑惯自行车的人就并不需要时时“意识”到他的每个动作。事实上,世人“意识”的反应是相当迟缓的,有实验报告说有半秒的延迟,当一位钢琴家进行熟练的演奏时,他往往是“不假思索”,一气呵成,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已经不能称作“完全有意识”的行为,就像世人平常说的:“熟极而流,想都不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后天学习的身体技能往往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被遗忘。

也有人说,大脑并没有意识,而只是指挥身体的行动。在一个实验中,可以刺激大脑的某个区域使得试验者的右手运动,但试验者本身“并不想”使它运动!那么,当世人“有意识”地想要运动自己的右手时,必定在某处由意识产生了这种**,然后通过电信号传达给特定的皮层,最后才导致运动本身。实验者认为中脑和丘脑是这种自由意识所在。但也有别人认为是网状体,或者海马体的。很多人还认为,大脑左半球才可以称得上“有意识”,而右半球则是自动机。这些具体的争论且放在一边不管,站高一点来看问题:意识在本质上是什么东西呢?

老和尚不打诳语,它是不是某种神秘的非物质世界的幽灵,完全脱离世人的身体大脑而存在,只有当它“附体”在世人身上时,世人才会获得这种意识呢?显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不会认同这种说法,一种心照不宣的观点是,意识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完全基于物质基础也就是世人的脑而存在,但却需要更高一层次的规律去阐释它。这就是所谓的“整体论”的解释。

你问和尚,什么是意识?其实这好比问:什么是信息?一个消息是一种信息,但是,它的载体本身并非信息,它所蕴涵的内容才是。我告诉你:“臭国足今天输球了”,这8个字本身并不是信息,它的内容“臭国足输球”才是真正的信息。同样的信息完全可以用另外的载体来表达,比如写一行字告诉你,或者发一个颜文字给你,或者做一个手势。所以,研究载体本身并不能得出对相关信息有益的结论,就算我把这8个字拆成一笔一划研究个透彻,这也不能帮助我了解“臭国足输球”的意义何在。信息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字中,而存在于这8个字的组合中,对于它的描述需要用到比单个字更高一层次的语言和规律。

什么是罗大佑的《童年》?它无非是一串音符的组合。但音符本身并不是交响曲,如果世人想描述这首流行作品,世人要涉及的是音符的“组合模式”!譬如什么是《西游记》?它无非是一串字符的组合。但字符本身也不是小说,它们的“组合模式”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字符不是小说,组合模式才是小说的概念。

世人假设用最简单的编码方法来加密《西游记》这部作品,也就是对于每一个字符用相应的符号来替换。比如说换成圆圈,换成方块,换成三角……等等。现在世人手上有一本充满了古怪符号的书,我问你:这还是《西游记》吗?大部分人应该承认:还是。因为原书的信息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它的“组合模式”仍然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只不过在基础层面上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罢了,它完全可以再反编译回来。这本密码版《西游记》完全等价于原本《西游记》!从这个角度,是不是意识是组成脑的原子群的一种“组合模式”?

我们说“石头脑袋”,需知我佛慈悲,众生平等。换句话说,世人大脑的物质基础和一块石头没什么不同,是由同样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组成的。构成人类大脑的基本粒子和构成一块石头的基本粒子完全相同,可是就算把它们相互调换,也不会造成世人的脑袋变成一块石头的奇观。除非是天生的石猴孙悟空!

所以,如果世人的意识,完全建筑在人类大脑袋的结构模式之上!那么只要一堆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起来,它就可以构成世人的意识,就像只要无数蚂蚁构成集体意识,一堆字符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起来,就可以构成《西游记》一样。这里并不需要某个非物质的“灵魂”来附体,就如你不会相信,只有当“生花妙笔”附在一堆字符上才会使它变成《西游记》一样。单个脑细胞显然不能意识到任何东西,但是许多脑细胞按照特定的模式组合起来,“意识”就在组合中产生了。

守望禅师露出了恶作剧的笑容:“我猜到此为止,大部分人还是应该对这种相当唯物的说法感到满意的。但只要再往下合理地推论几步,许多人可能就要觉得背上出冷汗了。如果“意识”完全取决于原子的“组合模式”的话,第一个推论就是:它可以被复制。出版社印刷成千上万本的《西游记》,为什么原子不能被复制呢?假如世人的技术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扫描你身体里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状态,并在另一个地方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的话,这个新的“人”是不是你呢?

假如记忆可以百分百移植……复制,他会不会拥有和你一样的“意识”?或者干脆说,他和你是不是同一个人?假如世人承认意识完全基于原子排列模式,世人的回答无疑就是yes!这和“复制人”是两个概念,复制人只不过继承了你的基因,而这个“移植人”却拥有你的意识,你的记忆,你的感情,你的一切,他就是你本人!如同六耳猕猴和大圣,孰真孰假?

于祖佳只觉得喘不过气来,这一次,换做石苓人发问:”在丹道中,有能换别人魂魄的方术吗?”

“其实应该有,不过我不知道!”守望禅师说:”我在年轻时和恩师学过一些伏魔秘术,听他说过一些换魂术,但他也不知道如何施用。

据说丹道中的方仙道就懂这套,但是他们本来就是不为正派丹道全真道、符箓派所接纳的那种——你想,换魂术是多邪门的秘术啊。

不过真假如何,我也不得而知,解放后方仙道就销声匿迹了。

当然后来你也知道我们那一段史无前例的历史——后来关于秘术什么的都一律被破除了……我是80年代后期还俗之后,开始做一些这方面研究的……不过资料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