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功盖三分(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当初在荒原上,娘死后、师父到来之前,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一个人孤独无聊,每天除了寻找裹腹的食物,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在住处右边的大石板上,用长短不一的木棍摆弄各种形状。这是一个枯燥无比的游戏,却是我发泄与转移多余精力的惟一手段。否则,在那个年龄段,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肯定会让我发疯。

我手下摆弄过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形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乃至无穷边形。我每天对着这些形状发呆、沉思,遗憾的是,我在这方面天赋不高,长年累月下来,也没从这些形状中悟出什么宇宙真理。

当然了,要说我的观察和思考,完全没有任何心得,也不十分准确。至少,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木棍的长度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仅有一根或者两根木棍,不能摆成闭合的形状;而四根木棍以上(含四根)所摆成的形状,则不是惟一的,比如四根长度一样的木棍,可以摆成正方形,也可以摆成棱形。推而广之,五根以上长度固定的木棍,可以根据角度的不同,变幻出各种眼花缭乱的形状。木棍越多,摆出的花样也越多。

惟有三角形,一旦木棍长度固定,其形状也固定下来。我把这种现象叫作“三角形的稳定性”。

我之所以对这个现象印象深刻,是因为它让我联想起了娘生前讲过的三国故事,以及目前的江湖格局。

娘生于江南的富庶之家,年幼时读过不少书,《三国演义》只是其中之一。我很难想象,娘这种弱质女流,居然喜欢读争霸天下的三国故事。而且,这部书大概是娘读过的书中,记忆最深刻的一部,因为在荒原上她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三国的兴亡,细节和脉络,也比她讲过的任何故事更为清晰透彻。

娘每次开讲,总是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末天下混乱,群雄逐鹿中原,最后形成三国其实是个必然趋势。当时只有诸葛亮是个明白人,未出隆中,便已知三分天下。所以后来一场“隆中对”,把个东奔西跑的刘备说得目瞪口呆,五体投地。

坦白说,我一直无法理解娘的这个观点,总觉得是后世写历史的人先入为主,或者说是“马后炮”。为什么一定是三国?诸葛亮要是不多事,刘备当时就可能会被曹操所灭,如此一来孙权估计撑不了多久,便要俯首称臣。或者诸葛亮跑到东吴去投奔他哥,也有可能辅佐孙权与曹操划江而治,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毕竟孙权比曹操要年轻许多。

当年我每一次与娘争论这个问题,总是大败而归,因为她掌握的知识面太广了,不管有理没理,都是旁征博引,雄辩滔滔,对我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我即便心中不服,也是有口难言。

许多年以后,我发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才终于悟出,当年的天下大势,或许也跟石板上摆弄木棍一样,必须形成个三角形才能持续百年。

天下割据势力太多(超过四家以上),必然相互吞并,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假如小鱼中间出现了智慧高超者,知道要保护自己,必须联合许多条小鱼一起对付大鱼,那么,如果大鱼不是太傻,必然会与更小的虾米结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方,最终的争战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大鱼将所有的小鱼都灭了,二是所有的小鱼团结起来,幸运地把大鱼给扳倒了。

第一种情况叫做“天下一统”,第二种情况其实更加不妙,大鱼倒了之后,小鱼们便必然开始新一轮的相互倾辄,总有一些心怀叵测者想做另一条大鱼。于是天下继续混乱不堪。和平共存,向来只是一个口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此话更符合人类的实际心理。

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暂熄战火,那就是天下出现悬殊不大的三股力量,任何两方联合,都足以毁灭第三方。第三方要想生存下来,不能靠单独作战,只能依赖外交手段,离间另外两方的同盟,然后又以利益引诱其中一方与自己结盟。而被抛弃的一方,也会以同样的方法来瓦解他们。如此循环往复,最后三方逐渐稳定下来。因为暂时在武力上谁也征服不了谁,无论是谁贸然发动侵略战争,都有可能腹背受敌。这种压力,谁都承担不起。

三方共存,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此后,大家都在外交上阳奉阴违,军事上积蓄力量,政治上奋发图强,静静地等待他国内部出现混乱和腐败,伺机而动,吞并天下。

就三国而言,阳奉阴违的最佳表演者是孙权,但这家伙前半生英明,后半生昏庸;曹操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积蓄力量,却没提防养虎为患,后院起火;诸葛亮在政治上非常努力,只可惜西蜀这个破地方人才凋零,所谓“事必躬亲”,要么就是他的领导能力有问题,要么就是手下实在无人可用。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悲凉笑话可推断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个人的必然结局。

总而言之,三国都在某一方面作出了努力,却都无法克服自身其它方面的缺陷,最后等来的,是司马氏一家将他们一一收拾了。

这个道理,就相当于长度固定的三根木棍组成一个稳定三角形,要改变这个形状,除非其中一根或几根木棍自身腐烂或被外力折断。

娘当年总是喋喋不休地慨叹,诸葛亮是个智慧多么高超的人,简直像神明一样。他未出隆中,便知要三分天下,入川之时叮嘱关羽紧记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以保荆州,后来,这八字金科玉律,成为西蜀的国策,才使得它在夹缝中生存了几十年。

我觉得诸葛孔明之前的预见与后来的策略,实在是没啥了不起。弄不好就是他当年在卧龙岗上穷极无聊,又每天面对一个奇丑无比的老婆,人生了无情趣,只好像我一样摆弄木棍或筷子自娱自乐,无意间发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然后用来蒙骗见人就痛哭的草鞋王子刘备。

算了,不说三国这么遥远的事情。我还是现实一点,说说当今江湖。谈江湖,必然要从少林寺开始,因为少林寺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江湖的历史变迁。

早期的少林寺,其实也只能算江湖上的帮派之一,偶有出彩之处,但并没有对别的帮派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直到达摩东来,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之后创制了一系列武功,才真正让少功大放异彩,江湖人为之侧目。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