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2016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数字集团以11亿美元收购了arm公司5%的股权,时任数字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赵子明,对外公开宣布要全资收购arm公司。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欧洲金融圈普遍认为,他绝对是脑子进水,坏掉了。
之所以所有人都不看好数字集团收购arm。
一方面是在于,arm体量巨大,远远超出数字集团2月份混改时的千亿估值,更不要说,一般并购要溢价50%,“蛇吞象”的收购可能性比较小。
而最为关键的是,英国是《瓦森纳协定》的成员国,中国是被禁运的国家,芯片产业属于“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控制”清单中九大类之一。
可以说,这个限制直接把数字集团收购arm的可能性压得死死的。
尽管协定规定,由各国政府自行决定是否允许或拒绝转让某一物品,并在自愿基础上向其他成员国通报有关信息,协调控制出口政策。
但是“瓦森纳安排”(常设机构)本身就是在美国的操纵下设立的,老大在组织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该有一个不利的前提,美国政府刚刚以安全为由拒绝了清华紫光收购美国芯片巨头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
根据《瓦森纳协定》,一国通报拒绝转让某一项目不意味着其他成员国有拒绝类似转让的义务。但是,如果一成员国批准了一个转让许可证,而过去三年中另一成员国曾拒批与此项目“基本相同”的转让,该国有义务在60天之内(最好在30天之内)向其他成员国作出通报。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集团想要收购arm公司,几乎不可能。
所以,赵子明的公开声明一出,欧洲各大对冲基金瞬间狂欢,一股脑冲向英国证交所,开始做空arm公司的股票。
之所以有对冲基金选择这样做,就是坚信数字集团不可能完成收购,因为原则上,你不可能做空一个确定会涨的股票。
要理解这个事情,就必须对整个事件的逻辑有清晰的认识。
按照常理来说,一般要收购一个企业,都要出价比目前的市场价稍微高一些。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人愿意卖给你。
arm目前股价16美元,收购价可能就要出20美元甚至25美元,公司现有估值是250亿美元左右,最终完成收购,可能要达到400亿美元。
只要收购消息一发布,公开股价很快就会涨到收购价位,这是很自然的市场反应。
arm公司的股份,午后一度触及涨停,其后股价回落,目前涨幅6.2%,近十五亿美金,超过了赵子明手中股份的价值,这还只是第一天的威力。
而欧洲所有的对冲基金都知道《瓦森纳协定》,大家非常确定,数字集团是无法完成这次收购。
而收购这种事一旦破裂,被收购公司的股价必定爆跌,跌破原来的价位。
所以,这帮人纷纷跑过来做空arm公司,希望能借此大捞一笔。
可以说,这是资本的天性。
同样的,不仅国际上对此次收购普遍看衰,即使在国内,各大媒体也持悲观态度。
唱衰论调、批评分析、暗讽言论,层出不穷。
不能怪大家信心不足,而是现实更加残酷。
芯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集成电子行业最痛的“芯脏病”,因为技术原因及美国阻挠,这个软肋延续至今。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接近 12000亿元,而国内产业销售额预计为4000亿元左右,自给率不足 40%。
从去年开始,集成电路进口额已经超过原油,并且进口差额在950亿美元以上,今年的缺口还要进一步扩大。
而与此同时,国内芯片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受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技术等原因的影响,国内芯片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发展慢的境地,甚至出现卖咖啡的利润都比芯片高出100倍的奇怪现象。
更不要说,长期依赖进口的潜在风险。
持续且高比例的海外芯片进口,意味着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始终处于国外企业控制之下,很难再打破业已形成的垄断。
且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国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难以实现超越。
为了打破这种困局,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殚精竭虑,手段尽出,结果却屡战屡败,频频失利。
“汉芯事件”不用多说,影响之恶劣可谓空前!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科研圈谈芯色变,严重干扰了芯片行业的正常发展。
而在企业圈,清华紫光作为其中的主力军,其坎坷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芯片业想要崛起的困难。
从美光科技2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被否定开始,一连串的失败接憧而来。
同年9月,清华紫光计划收购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15%的股权,但最终未能实现。
今年,台湾三家芯片制造商力成科技、南茂科技和矽品科技原计划出售总计26亿美元的股份给清华紫光,但是由于未能获得政府机构审批,计划即将搁浅。
据传闻,清华紫光还对韩国海力士和台湾台积电均有并购或入股意象,但无一成行。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失败,背后都有美国政府的影子。
面对这种情况,也难怪所有人信心不足。
因为遇到的打击太多了,希望-失望-希望-失望……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并购arm,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说涉及的海量资金,如何成功破局《瓦森纳协定》,就是摆在赵子明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数字集团却在市场上照样买入arm的股票,好像对那个《瓦森纳协定》视而不见,对世界老大的警告,置若罔闻。
结果,这引来了更多的对冲基金参与做空,而且不光是欧洲,就连美国都有基金跑来共襄盛举。
不管赵子明是发疯也好,盲目自大也好,数字集团投入的总归是真金白银。
有钱不赚,对于这些秃鹫来说,实在是说不过去。
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那管你赵子明是谁。
美国总统出面,也拦不住大家挣钱的心思。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之前经营出色的赵子明,实在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走出了一步大漏棋。
对于危险,视而不见,对于非议,孤注一掷。
其表现,完全不像一个成熟企业家所做的事。
眼高于顶而又一意孤行。
到了这时,大家才突然想到,赵子明还不到28岁,正是张狂自傲,目中无人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