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双方摊牌(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历史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创造者,有时候会青史留名,有时候却名不见经传。无论如何,创造历史的人,都值得纪念。

但是李衍对于这种虚名,看的到不重,在他眼中,如何能够顺利将这座关隘建好,是他当前最大的心思。自去岁十一月份以来,到现在大约半年的光景,他和工匠们按照自己亲自勘探设计并经过邯郸同意的关隘图纸进行修筑,如今一个周长约有二里、高约三丈、基宽三丈、顶宽两丈的关隘已经略有雏形,粮仓、兵营、房舍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李衍的督促,工匠们正在进行加固工作。

当赵雍带着兵马,浩浩荡荡的来到这座正在修筑的关隘之下时,也只是看到在修葺城墙的民夫,还有李衍在城门前等待的影子。

“发动了约有多少民夫?”

“尊君上命令。赵相发动代郡民夫三千,晋阳、狼孟、榆次附近民夫越有两千人,五千人合力,如今完成了墙体的基础工作。冬日里修筑不便,入春以来天气转暖,已经快于之前了。”

“粮食供给如何?”

“代郡调拨了三千五百石,每日两次,天寒加一次,半年光景,消耗大半,赵相决定今岁夏收之军屯粮食,全部支付给臣下。如此或可支撑到明年夏收。”

赵国是复种制,即夏收冬小麦,仲秋之后种秋庄稼。所以赵雍突袭中山的之时,在秋天即返回。按照赵固的意思,应该是冬小麦收成之后,就拨付李衍做筑城之用。

“看来赵相这次,是要掏光家底喽。”赵雍忍不住打趣道,身后跟着的牛翦等人也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也是赵雍在代郡等地推广军屯的效应显现。

赵国多盆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而且大约有一半的地区还是畜牧养殖区,粮食本就供应困难。根据《禹贡》的划分,赵国所属的冀州,土壤是白壤,也就是所谓的盐渍土,在土壤中属于中中之土,这也是制约赵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之一。赵雍恨不得想出几条改善土壤环境后世良方,但是他本身对这个没有研究,也就只能作罢。

由于赵国为了保证战马的供应,维持一个良好的畜牧业发展水平非常重要,而本身就实力强劲的冶铁业,也让赵国的商业气息浓厚。是以赵肃侯和赵雍之前,都是农商并重的模式,后来赵肃侯改革,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而赵雍又在此基础上,强令推广重农抑商政策,对于商人苛以重税,才让赵国的农业有了较为好的发展环境。不得不说,赵雍这种我改变不了自然环境,只能政策引导的办法,也算是一种改革吧。

“赵相也是没有办法。驱赶三胡,既是对赵国有益,对代郡来说,也更为重要。代郡承担了赵国的养马重任,这是立国之本,不能轻怠;三胡叩边,代郡囤积重兵,牵扯赵国南下的步伐。而此等问题,在驱赶胡人之后皆能解决大半,至少赵国北部边境可以高枕无忧矣。所以此一役,即使掏光家底,也要打。”楼缓说道。这几年在代郡,他和赵固两个人通力合作,一个处理政务,一个处理民族关系,倒也相得益彰。他当然知道,自己没能回到邯郸,固然有邯郸的官吏们对他这个外族人的反感,同样也是赵雍有意为之,故意将他放在这里的原因。无他,只要自己能够处理好三胡之事,不回到邯郸,在赵雍心中依然地位超然。

众人一路说笑,走到了已经事先修建好的守将府,将领们分次做好,看着赵雍,等他做战前安排。

这是赵雍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指挥作战,而且面对的是胡人,胡人的战斗力虽然不如中山人,因为他们逐草而居,本身的生活都是问题,而且生产生活资料也比较短缺,没有车兵、步卒等精细化的部队,几乎都是骑兵,所以他能亲自带兵出征的阻力比较小。但是同样对他的指挥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李衍,最近草原动静如何?”赵雍没有急于下命令,而是先让李衍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

李衍出列,行礼言道:“回禀君上。据臣的探马来报。如今草原形势非常混乱,到是极适合我军出征。”

话说当日匈奴的丘林部南下,根据卓卡的消息,丘林部探知楼原去火并了鼓忠的部落,是以精兵尽出,才让丘林部偷袭得手。丘林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二哥丘林朵阿。丘林朵阿虽然好女人,但是此次出来的目的就是要为丘林部占领丰饶的草场做准备,实际上,也是为自己打算,别总是让自己的大哥抢了风头,所以听说打探到了楼原的消息,立刻带领手下的匈奴兵前往鼓忠的营地埋伏,待双方战罢,猛然杀出,打了楼原一个措手不及。

即使如此,楼原毕竟是百战之兵,丘林朵阿的匈奴兵虽然戾气重,但是兵力还是略有些不足,只不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楼原见对方来势汹汹,也只不过安排撤兵,双方刚打了一个照面,就旋即离开了。

此后,楼原在大黑河的云中城召集楼原诸部,准备讨伐丘林部的入侵。同时召集的,还有林胡的令狐氏部落。与此同时,丘林朵阿见楼原一时难以攻破,也退回到了大青山的北麓,原楼原的草场,一边防御楼烦和林胡的进攻,一边向丘林部报信增援。

“由于楼原在大黑河附近云中城盘踞,楼烦人和林胡人的活动范围开始扩展到了大青山东至无穷之门处所。这一段地区,丘陵纵横交错,地势复杂,我无穷之门正好在丘陵地形的末尾。”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