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七 太晚了(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要求空中作战指导的电报雪片……或者说像纸钱一样飞过来,几乎要将第3飞行师团的指挥部给淹没了。

第3飞行师团一众高级参谋盯着地图上那片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散的红色,愁得不停地抽烟,平均七分钟一支,完全不间断。

形势已经完全脱离日军的掌控了。面对日军的四路围攻,八路军以三个军的兵力四面出击,尤其是在鄂尔多斯战场,更是集中了数百辆战车,上千门重炮,还有大批火力凶猛的战机助战,将日军揍得倒退不迭,第3坦克师团干脆就陷入了重重包围!

前线急需航空兵的支援,这一点从那一份份电报中急切甚至狂燥的语气就能看得出来。但是第3飞行师团在这段时间损兵折将,死伤惨重,而对手越打越强,他们已经拿不出多少力量去挑战红色空军了!而且从前些日子的交锋来看,就算第3飞行师团精锐尽出,只怕也很难撕开八路军的防空网,最终也只能是给对方添菜凑汤!

但是坦克第3师团的形势已经危殆到了极点,数百辆恐怖的战车将他们团团包围,数不清的重炮对着他们狂轰滥炸,飞机恨不得骑到他们脸上去连炸带扫,尤其是那种装备了一种射速惊人的机枪的飞机,当它们降临到日军头顶上空开火扫射的时候,就像是天空在喷火,扫得日军恨不得在地上挖个洞穿进去!不光是坦克第3师团,压力没那么大的第8师团、第9师团都快被折磨疯了,在电报中近乎哀求的说:“求求你们了,出动几架战机把这些可怕的支那飞机赶走吧,哪怕一个小时也好!”炮艇机给他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现在他们都不求别的了,只求航空兵能将炮艇机从他们头顶撵开,哪怕一会儿也好!

电报还在继续飞过来,这次是要求他们出动轰炸机,炸掉八路军正在肆无忌惮地轰击第36师团和荒木支队的300毫米口径重炮。师团长有点迷茫:“八路军哪来的300毫米口径重炮!整个亚洲只有大日本帝国有能力制造这样的重炮,情报部门也没有发现任何国家向八路军提供要塞炮的资料,这些重炮是从哪冒出来的!?”

参谋长神情有些苦涩:“将军,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给予地面部队强有力的支援!”

师团长窒了窒,面色阴晴不断。接连不断的失败已经严重挫伤了日军航空兵的锐气,他们打心里不愿意拿仅剩的一点精锐去继续与可怕的红色空军死拼!但是现在形势逼得他们不得不出动,否则坦克第3师团就有可能全军覆没,而坦克第3师团全军覆没的历史责任,很可能由他们来背!

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全力出击的命令下达,各个被红色空军不止炸过一遍,又被迅速修复的机场顿时就忙碌了起来,高炮部队高度戒备,地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给一架架战机加油、挂弹,在一阵阵狂热的嚎叫声中,零式战斗机、疾风战斗机、飞龙轰炸机……日本最先进的战机一架接着一架冲天而起,很快,涂着月经旗标志的战机便布满了天空。

“找到支那军的巨炮,将其炸毁!低空飞行对支那军的装甲部队实施轰炸,为战车第3师团杀出一条血路来!”师团长的咆哮在每一架战机的电台里回荡,“此外,要注意避免空战!重复,要注意避免空战,遇到支那航空兵大机群阻击立即撤退,避免损失!”

很多飞行员握着操纵杆的手指关节啪啪作响,青筋突起。

大日本帝国的航空兵,居然沦落到要避免跟支那航空兵交战的地步了!?

这道命令让所有飞行员都无法接受。自甲午战争胜利以来,他们一直以高人一等的心态看待亚洲各国,尤其是压制了他们两千多年之久的中国,随着一场接一场辉煌的胜利,他们在中国人面前的傲慢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现在居然要他们在中国人面前落荒而逃,大家的心都被刺痛了。但是他们也很清楚,现在的红色空军实力极其恐怖,不管是空战还是对地轰炸能力,都远超群伦————这个群伦还是地球级的,打了这么久,他们打得最好的一仗就是一次性击落了七架初教七,而这七架初教七是他们用近三十架疾风和零战换来的……就第3飞行师团现在的状态而言,他们真的没有一点本钱去打这种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空战了!

避免空战是很无奈的选择。不这样做的话,第3飞行师团就只能从日军的作战序列里消失了。

飞机在急速爬升,日军飞行员的士气却一路往下跌。

士气低迷中,数个机群一路往榆林方向飞去。

日军倒是想避免空战,但是奈何红色空军偏要跟他们硬碰硬。在包头机场的日军机群刚起飞,就被部署在大墩山的防空雷达给发现了。薛剑强买回的两台大型固定式防空雷达,一台部署在靖边大墩山,一台部署在延安白于山,居高临下,方圆三百公里一览无遗,而从包头到榆林的直线距离才两百多公里……日军航空兵的一举一动尽在防空雷达的视野之内,基本上是一起飞就被发现,然后一头撞入红色空军的伏击圈内,被击落了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也不能怪他们,谁能想到那帮穷得要死的土鳖居然拥有了雷达这么高大上的玩意儿,而且探测距离居然达到三四百公里!这年代的防空雷达探测距离是多少来着?最多一百五十公里。完全是拿旧观念在看待新对手,日军想不栽筋斗都不行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