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论及太原王氏与郭家的渊源,也是始自有道先生的人物品鉴。”贾敏求转向尹横道,“说起这个,尹老比起在坐的都要清楚。”
(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姬姓,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血缘关系。)
“是啊,想当年,太原郡内,名士大族、地方大姓,不管是争衡当地还是进取朝官,甚至于筹谋家族前途,多需借有道先生赏鉴之途。”尹老打开了话匣子,“而在他品评的士人中,汉末最为显贵的是祁县王允,实为并州士族的冠冕人物。”
“哦,是铲除董卓的王司徒?有道先生如何评价他的?”刘氏身在官宦之家,多少也对前朝往事略知一耳。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即今山西祁县,东汉末年大臣。)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这是有道先生原评。举孝廉出身,出任过豫州刺史,勤政爱民。大将军何进辟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董卓拥立献帝后,拜太仆、尚书令、司徒,后密谋刺死董卓。初平三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时兵败殉国,观其一生,恰如有道先生所言啊!”尹横感慨道。
“后人王凌继踵于后,风节格尚,然失利灭门,至宗族涂地,呜呼哀哉。”事关朝局,贾敏求点到即止,不再多言。
(王凌:曹魏将领,王允之侄,前文“淮南三叛”之首叛,失利后,被司马懿夷灭三族。)
尹横颔首:“太原王氏,祁县一支就此没落了,另有晋阳一支,王柔、王泽兄弟家族能够崛起,也是端赖于有道先生的品评护持。”
“便是子猷贤侄的岳丈家了。”刘氏补充说道。
“正是,他们兄弟二人尚在总角之时,有道先生见后评曰,‘叔优当以仕进显,季道当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后果如所言,王柔为护匈奴中郎将,王泽为代郡太守。”
“俗话讲人的事难以预测一尺之遥,有道先生之目力才堪称远见卓识,洞见深明啊,适陈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魏德公,入汝南则交黄叔度,凡有道先生奖拔之士,历历皆如所鉴,郭氏名望之隆可以想见。”冯粲的语气是打心眼儿里叹服,话音一转又说,“据在下所闻,有道先生曾以毕生所学著书一部,只可惜乱后无存了。”
(“适陈留则友符伟明”句:出自《后汉书》本传注引《谢承书》,符伟明、仇季智等皆为汉末名士。谢承,字伟平,三国吴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吴大帝孙权发妻谢夫人之弟,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
(郭林宗著书:《世说新语·政事》何骠骑作会稽条注引《郭泰别传》略云:“泰字林宗,有人伦鉴识。自著书一卷,论取士之本。未行,遭乱亡失。”何骠骑,何充(292-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的儿子。)
“大公子夫人之父王浑,袭封京陵县侯,正是代郡太守王泽之孙。由此,界休郭家与晋阳王家世代联姻,持续到今。”尹横眼角带笑,娓娓道来。
(王柔、王泽兄弟:《后汉书•郭林宗传》载,王柔字叔优,王泽字季道,郭林宗同郡晋阳县人,其族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郭氏与太原王氏一直到唐末均有世代联姻。)
(晋阳:古晋阳在历史上很负盛名,遗址在今太原市西南,古时名晋阳县,如今叫晋源区,《史记•赵世家》记载,春秋时赵简了家臣董安于最早在该处筑城。)
“郡地因人物而称望,人物借地缘而显贵,相互援引,彼此助长,也是情理中事,各得其美嘛。”贾敏求莫不赞同,“如今王家子侄一代俊彦辈出,文娟侄媳的三位兄长既有辩才又有文思,想来日后仕途必定清要显达,不可限量,其姐妹们也俱是嫁与士家大族啊。”
(王浑子女:王尚,王浑长子,王浑击退薛莹等军后因父功而获封关内侯,早死;王济,王浑次子,嗣子,在西晋官至侍中,先父亡,赠骠骑将军;王澄,王浑三子,王浑平吴后获封亭侯;王汶,王浑四子,曾任显要职位。王浑另有五女,因无名字留传,以长幼称之,长女嫁汝南和峤,西晋重臣名士;次女嫁河东裴楷,西晋重臣名士,司空裴秀的堂弟;三女嫁卫恒,子卫玠,即魏晋大将卫瓘之孙;四女,母钟琰,夫家未有确切记载,是本书王文娟原型;五女未笄夭折。)
“哎呀,郭门真了不得,门生故吏遍布,已成师道尊严的坚强维护之力。”刘氏看夫君一眼,“这便是老话说的作善于人,而降祥于己了吧?”
“只是,有道先生累征不就,一心隐仕,后人亦清明淡泊,不慕功名,实不利于其族显扬光大。试想,从前的太学领袖,或将子孙无显,也只得付之一叹了。”冯粲从眼前利益考量,分析得头头是道。
“郭宅上下,俱视书馆经营为头等大事,偶得闲暇,赏山水,绕溪涧,闻香推雾,和风应律,不得不说,都是得有道先生远筹啊!”尹横沉吟,话里意蕴丰富。
“人事顺逆难以预料。看远些,当下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来日又会是什么光景……怕都不好讲啊。”刘氏沉吟。
“夫人所言甚是,富贵享通盖有运数,非人力所能强,终究无论家世如何,教导子弟读书为人却是不可怠忽的。”妻子的达观倒是叫贾敏求刮目相看了,略作思忖,他又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接近大道的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好似退缩不前,迈入崎岖的下坡路,实则是在做正确的事;而那些面上风光,走得极顺的坦途呢,暗里陷阱处处,指不定哪一步踩空,便会跌入深渊呐!”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意指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