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千古奇功 第四百九十二章 铁马连环(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就在前天夜也就是5月3日晚七点左右,图哈切夫斯基因为屡次违反东方面军军令,擅自调兵与〖中〗**队进行决战,并越级向莫斯科所求指挥权,从而打乱了东方面军的制定的喀山决战作战计划,这招致了他受到东方面军司令加米涅夫和其他集团军司令尤其是伏龙芝等人的弹劾。

图哈切夫斯基抽调大部分第1集团军兵力,让伏尔加河沿岸防线出现了巨大的防守漏洞,导致了加米涅夫精心准备的喀山反击战功亏一篑,东方面军还不得不抽调士兵补充到第1集团军的阵线来,防止更多的白军利用图哈切夫斯基急于求成所导致的伏尔加河西岸的漏洞进入苏军控制区。

高尔察克甚至在自己的部分部队进入苏军占领区之后知道这件事,不过苏俄红军很快消灭了过河的沙俄白军游击队,并调集民兵和伏尔加河内舰队参与防守,才让高尔察克没有抓得住机会。

东方面军司令加米涅夫与众多军官向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提出要求,更换第1集团军司令,因为图哈切夫斯基导致战略失败和屡次违反军规。

5月2日当夜,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中生激烈争吵,到底针对图哈切夫斯基来说是奖励还是处罚分成了两派,以列宁为的一派主张奖励这位大胆用兵的军官,但是全俄最高军事委员会最高领导人托洛茨基主张有限惩罚,而斯大林等人主张撤掉图哈切夫斯基一切职位。最终列宁的力保之下,托洛茨基下令将其调到其他集团军,撤掉其第1集团军司令的职位,但同时也表明他并没有完全被弃用。

图哈切夫斯基的第1集团军司令一职由参谋长加伊暂时代理,但实际上苏维埃最高军事委员会已经任命季诺维也夫担第1集团军政委,直接担任该集团军的领导。并要求第1集团军坚决贯彻党领导军队的要求,并且要求所有党员必须保持警惕,保持军队的纯洁性。

由原政委楚柳新立即护送(押送)图哈切夫斯基乘坐内河舰队军舰沿伏尔加河紧急调任到喀山前线担任第5集团军司令。这让图哈切夫斯基这个好战分子即失望又非常〖兴〗奋,失望的是他无法继续指挥这支部队围歼〖中〗**队,〖兴〗奋的是他终于可知直接指挥一支部队正面与敌人作战,而不是碰这些滑不留手的〖中〗国人。在矛盾之中他无奈启程,并临行之前一定要求加伊一定按照计划执行对〖中〗**队的作战,一定要让勇敢的苏俄战士消灭这些懦弱的〖中〗国人。

这时候刚刚担任第1集团军政委的季诺维也夫正在南方战场乌克兰,督战南方集团军对沙俄邓尼金军团的围剿。得到命令之后季诺维也夫想到了对付〖中〗**队还得用〖中〗国人才好。于是季诺维也夫叫来在顿河河畔参与围剿邓尼金军团的苏俄红军〖中〗**团团长张福荣,张福荣本是〖中〗国欧战参战军的军官,与王茂如所部还有一丝血缘关系,或许可以利用的上。

而且季诺维也夫也希望这支能征善战的〖中〗**团和〖中〗国干涉军比试一下,到底是〖中〗**团厉害,还是〖中〗国干涉军厉害,他心中恶趣想着。张福荣立即答应与干涉军作战,坚决支持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府,一定会完成伟大的苏维埃政府交给自己的任务,如果不能说服干涉军则武力灭之。季诺维也夫率领〖中〗**团六千名工人士兵从围歼邓尼金军团的战斗中撤出,与他一起赶往萨拉托夫。

季诺维也夫在苏俄历史上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是个老牌的布尔什维克,早在沙皇俄国时期他就和列宁等人一同寻找为俄国复兴的方式。同时因为资格足够老,他也是少有的敢在会议上直接反对列宁的人,也正因为此他两次被开除出布尔什维克党,却又两次回党任职。

5月3日晚间九点钟,刚刚得到任命书的季诺维也夫立即指令加伊必须将军队尽快撤离马格恩镇返回伏尔加河西岸萨拉托夫,不要与〖中〗**队纠缠。新的指令是让〖中〗**队畅通无阻地攻击察里津,而第1集团军将从其他地方突破,反包围〖中〗**队。但这份命令却让加伊感到非常为难,他与图哈切夫斯基一同制定了歼灭〖中〗**队计划,却因为党内争权不得不停止计划撤回西岸,这让他们的努力白费了。而更加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三天的进攻让红军士兵死伤达到九千多人,他们徒劳冲向〖中〗**队铁丝网建成的战壕,却倒在敌人战壕前一百米处。军中的**委员会成员对他们这些前沙俄军官出身的长官已经不信任了,他们认为作战失利的原因是这些前俄的旧军官指挥不力,将工人士兵徒劳地送给〖中〗国人屠杀。

苏俄军队的决死冲锋只是给〖中〗**队提供了练习打靶的工具,他们大炮不如〖中〗**队多,士兵白白地死在了冲锋的路上。为了防止夏天生虫蛆,〖中〗国人不得不派遣皇协军打扫战场,将敌人的尸体重新收拢在一起,用车子拉走到后面埋起来。当然,这个过程之中,苏俄士兵是没有骚扰的,他们也知道敌人在埋葬自己的战友,并没打算惹恼对方让战友们曝尸荒野。

前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要他继续进攻,政委季诺维也夫要他撤军,弄得加伊左右为难,但是终于还是决定听从政委的话撤离军队。为了掩盖撤军的真相他将下令士兵继续进攻,不要让敌人觉。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