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一九四二年,对于海唐国来说是个堪称里程碑的年份。在此之前,海唐国虽然有几片勉强称得上国土的岛屿,但是在安全上几乎没有什么保障,根本当不得基业。因此李广一直在做一些短平快的投资。
但是在完全拿下马达加斯加之后,李广的这个思路已经开始转变。其实有些转变并不算是李广的思路,而是民间的工商业在主导。深究其中的道理,自然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比如,海唐国民间工商业产值和贸易额最大的行业--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
迫击炮本身的主要部件仍然是“国有企业”海抗军的原有炮厂生产主要部件-比如炮管。而从民间企业订购某些不很重要,生产难度不高的部件,比如底座。然后再从美国订购某些技术含量高一些的比如炮镜等零件,然后由着国营企业加以组装。
非常类似二十一世纪,中国某种工业模式--龙头企业加上一系列的小企业,然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工业模式,极大的减少了政府的投资,却又使得产能提高到非常理想的状态,而造价压低到极致。
四二年,迫击炮的产能还不算很大,但是预计中四三年,各种迫击炮的产能将会达到两千门以上,甚至有可能达到四千门。
由于海唐国的迫击炮价格低廉,质量又相对不错,销售情况和销售前景倒是相当不错。
和海唐国关系最密切的乌拉圭,一次性就订购了四百多门迫击炮。而秘鲁和玻利维亚,几乎把海抗军所有的老式迫击炮全部清空。
除此之外,苏联现在正处于武器严重缺乏的阶段,一次性的订购了一千多门各种迫击炮。而英国现在也开始接受海唐国的迫击炮。
美国对苏联和英国的军事援助。大多是以武器弹药物资的方式折合成美金的。海唐国购买美国物资够多了,深知美国的武器最大的一个特点--贵。有的武器价格,甚至比战前翻倍。
英国和苏联自然也知道美国的军事物资作价高的惊人,故此在和美国的协商过程中也得到相当部分的现金,然后自己购买合适的武器。而关于迫击炮的资金就自然而然的流向了海唐国。
其核心原因只有一点--便宜。
虽然李广知道,战后美国对苏联和英国的军事援助资金几乎都没有要回来,但是英国苏联现在可是不清楚的。也正因为如此,海唐国在这款技术含量稍低的武器上,竟然销售量与日俱增。
对于海唐国来说,迫击炮的生产。原料大多是从苏联得到的炮钢,美国得到的一些零部件,技术含量又不高。卖的价格也低,说实在的也赚不了多少钱。
但是,想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就是生产的低端产品吗?海唐国虽然现在只能生产低端产品,而且还算不得上能完全自主的生产。但是。只要有了年产数千门的规模。李广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海唐国生产迫击炮的产业链就会完善。低端产品的竞争,或许利润不高,但是对于海唐国这样一个白纸一般的国家来说,却是健全工业体系的一大步。
---
迫击炮是国营加民营的模式。而迫击炮炮弹就是完全的民营模式了。
从原料到生产以至于销售。几乎全是依靠的民营企业。这是海唐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工业产业,而且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这个产业的产业链竟然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达到了完善。
迫击炮炮弹在所有的炮弹中算是最简单的了,但是一枚迫击炮的零件也有几十个。生产工艺也有相当要求,倒不是一点技术含量没有。
现在海参崴周围,有着为迫击炮炮弹配套的工厂至少五六百家。
这些工厂或者说作坊,有的规模大一些,有的规模小一些。大的一家有三两百工人,小的只有三两个人。
许多工厂只生产一个零件,或者是进行一道机加工程序。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积聚在一起,颇有点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专业乡镇。
工厂的人员素质不一,设备不一。有的机床依靠电动,有的机床干脆就是人力。
但是不容小觑的一点是,这些工厂积聚了上千台各种各样的机床,从价值只有几美元的钻床,到价值三百美元的车床,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有的工厂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弹簧,有的工厂生产撞针。甚至还有能生产滚珠的厂家。
规模大一点的厂家,大多数是从事焦炭的生产或者铸造弹体。
龙头企业也有那么两三家,主要从事灌装炸药和弹体组装。由于分工的细化,加上海唐国的劳动力低廉,迫击炮炮弹的生产成本急速下降。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大约九百美金一吨。
在李广看来,这完全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专业乡镇模式。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产品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极富竞争力,与这种专业乡镇或者县域经济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模式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
如果说,这些企业的没有科研能力,倒也不是那么绝对。山寨也是需要一些研发能力的。迫击炮炮弹产业,在四二年最大的一项突破,就是新开发了一种跳雷。
这款跳雷是商人们根据德国跳雷仿制的。至于样品从何而来,完全是商人们的努力,与政府和军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种一公斤重量的灰铁防步兵跳雷,价格正好四十唐元,折合美金为一美元。对外销售的价格却达到两美金甚至三美金,利润相当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