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自皇上登基以来,有两件事情立即摆在了他的面前,一是治理出一个国泰民安的大清帝国,二就是确立储君。
皇上是一个有思想、有作为、心怀理想与梦想,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君主,虽然帝国版图基本划定,没有了开疆拓土的重任在肩,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成帝王,压在他肩膀上的重担却是一点都没有轻松多少。一方面是先皇六十多年的“仁政”导致官场腐败、国库空虚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尽管大清朝已经建立了有七、八十年的时间,然而仍有诸多事关重大的事项没有形成典章制度,有些虽有先例,但不尽合理。因此皇上大权在握之后,一方面开始了铁腕政策肃清吏治,另一方面则是尽快完善、修改各项典章制度,对于一切自认为不合理,不利于皇权统治的事情,都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予以完美修正。前面提到的“改土归流”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虽然要下很大的决心,会遭到相当多的官员抵制,更是冒着改革失败的巨大风险,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皇上的决心和信心,只要是为了大清帝国的江山永固,即使是成为千夫所指的千古罪人,他也在所不惜。
现在当帝国统治逐步走上正规之后,确立储君的问题就立即摆到了急需尽快解决的议事日程上来。
立储,即使说它是一个帝王最为重要的任务都不过分,因为这是关系到江山延续的最为重大的事情,如果没有解决好子嗣问题,一个朝代的覆灭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又困扰了几乎每一位帝王。
皇上经历了将近四十多年的夺储生涯,以血的代价见证了这人世间最为惨痛的悲剧,最后几乎是踏过将近十位兄弟的身体才成就了自己大业的,过程的惨烈简直是连回想都觉得是一种痛苦。现在当他成为了大清帝国的皇帝,立储原本是身为一代天子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皇上而言,正因为亲身经历了那么惨烈的过程,才会在决策这个最为正常不过事情的时候变成了最为痛苦的过程。
亲身历经了“九子夺嫡”惨烈斗争的皇上再也不想让他的子孙重复他们这一代人的惨剧,所以在他还没有登基之前就暗暗发下重誓,如果有朝一日他做了这个皇帝,定是要变革立储制度,因为不管是他最为钟爱的福惠,还是初露锋芒的元寿,或是顽劣不化的天申,甚至是“认贼作父”的弘时,不管哪一个都是他的亲生骨肉,不管哪一个他都舍不得将他们置身于弱肉强食的夺嫡之争,虽然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但是他首先是一个父亲,其次才是一个君王,因此立储问题不管是遭到多么大的阻力,他都铁定了心思地要去彻底变革。
大清帝国作为一个在华夏文明登峰造极、儒家文化盛行不衰的中原地区成功实现异族统治的朝代,与元朝同样作为异族统治的朝代,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由帝位继承而起纠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满洲风俗与蒙古相似,皇帝多愿立少儿,不立嫡长,这是纠纷产生的重要根源。因为少儿一般都是由受宠的妃子所出,嫡长则是由人老珠黄打入冷宫的正妻之子,皇帝这般爱屋及乌的偏喜决定了储君的人选,也是绵延不断的血腥夺嫡的根源。
立储,是关系到国家社稷江山的头等大事,而满族统治者由于没有明确的传位制度,造成了每一位皇帝驾崩前后,都要上演一场夺嫡惨剧,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没有一个皇帝的身后之事能够幸免。
到了皇上开启的雍正王朝时代之后,作为一个有想法,有能力,有责任,有追求,不墨守陈规,意图开拓进取的皇帝,他在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向旧制度发起了挑战,大到中央集权、国家税收、民族政策、反腐倡廉,小到废除贱籍、缩短宫人服役年龄……等等,如果称其为改革皇帝,一点也不为过。面对前车之鉴、血的教训,被后人称之为改革皇帝的帝王,深知立储对于江山社稷稳固的重要性,因此他必须要彻底变革,他要独创立储制度!
入关之前,满人没有立储的观念,作为一个尚武的民族,他们依靠武力、依靠个人实力获取了生存空间,因此,谁有能力、谁有本领,谁就是部落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