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后方(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隆武五年的春天,桂林一直笼罩在躁动和兴奋的情绪中。》.[]

三月是春闱会试的日子,各地应试的士子纷纷来到桂林,城中的客栈家家爆满,酒肆、茶楼、书社、寺庙……到处都能看到身穿儒衫的年轻人,直到会试结束仍然不见减少。

这两年朝廷连开了几次恩科,南方各省的士子只要文章才学过得去,基本上都能考中。蹉跎岁月已成往事,读书人的上升通道骤然打开,大家惊讶地发现,中第做官从来没有这么容易,反而刺激了更多的人来参加朝廷的科举。

除了两广、湖广和江西的士子外,从云南、贵州和四川来的士子突然变多了,大西军归顺南明之后,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南部也并入了隆武朝廷的版图,当地的士子没有赶上前几次恩科,在今年的会试里爆发了极大的热情,十个士子里面最少有三四个都操着一口西南口音,外省人听着都像四川话,分不清他们到底是云南来的,还是贵州或者四川来的。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参加这次会试的还有很多从福建、浙江、南直隶等清军占领区来的士子,因为当地无法组织乡试,所以来的还有一百多个秀才和童生,少数人还有满清的功名。按理说他们没有资格参加会试,但是隆武帝特意开恩,在会试前组织了一场特殊的乡试,选中九十多个举人,紧接着参加了会试。

这个年代文盲率高的惊人,只要是读书人。都是宝贵的资源。为了和满清争夺人才,隆武朝廷对敌占区来的士子放宽了标准,举人功名基本上就是免费大赠送。考中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只是最后的进士功名卡的比较严,必须和其他地区的士子公平竞争。

如此优待敌占区的士子,也是为了千金买马骨,利用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

放榜之后,士子们不再谈论考试,最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胡虏无百年之运”。东征的节节胜利,把这些年轻士子刺激的热血沸腾,哪怕落第的士子也不愿返乡。而是留在桂林会友结社,或者指点江山,或者激扬文字,点评天下大势。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湖广和江西来的士子今年变少了。只有楚勋集团的高级官员对此心知肚明。

在这两个省份里,科举考试不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投笔从戎,参加楚军反倒是出人头地最快捷的方法。楚军虽然并不拘泥于秀才带兵,但对军官的文化素质非常重视,读书人加入楚军后,只要能渡过最初的改造适应期,提拔的速度比其他人都快得多。其中的佼佼者还会送到井冈山军校深造,听说毕业后就会直接担任低级军官。

石鼓书院也是一个好去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读书人在那里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就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所以深受贫家子弟的欢迎。

总而言之,在汪克凡治下的湖广和江西西部,底层人才的上升通道变得更加丰富,所以分流了参加科举会试的人数。

不仅参加科举会试的人数变少了,湖广方面今年要的人也变少了,吏部在年初准备委派一百二十名地方官员去湖广和江西西部任职,汪克凡却挑挑捡捡,把其中的一多半都打了回来。吏部现在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楚选官”,专指楚勋集团自己委任的地方官,所有任免提拔都由湖广方面决定,只在吏部做个备案。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