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奸商的保证(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到这会儿,就连安然这个带着日后记忆,在网上看多各式小店的奇闻逸事的人,也不禁要感叹一句,真没想到,她家老妈还真是个人才,这么甩手自在的奇葩开店方式难为她怎么琢磨出来的,怪不得店还开起来,她担心赔钱呢。

对着这种开店方式,安然这个做亲闺女的,也得凭良心说一句,我滴亲娘啊,您这店吧……想挣钱什么的,确实比较难。

二人组的小店在一开始,确实是如安然所想的,非常冷清,冷清到就连周围的居民都没人知道这是一家店。

苏式老房这边本来就是人流不旺,临街的店铺除了主要针对本地区居民,比如,安家的彩票站,隔壁的小卖店——这两年因为超市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老板也顺应潮流把自家的店改了个名,不叫小卖店改成小超市了,其实谁都知道,店还是那个店,东西也还是那些东西。再如,江杰云他们的网吧,另外的几家什么馒头店,奶站,主要以早点为主的小饭馆之类的,除了这些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买卖,其他的一些稍大的一点生意,基本是开什么赔什么,不是他们生意的本身有问题,而是这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客流。

而作为戏服租赁定制,还是那种用废旧被面改制的“特殊生意”,与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简直快要与火星和地球的距离类似了,自然就更无人问津了。

但一来因为没有本钱,二来这二人组开店的思想实在算不得“端正”,所以,即便整日整日无人上门,连一个扒着玻璃门往里张望的人也少,人家李彩凤和王大娘照旧老神在在的稳坐着钓鱼台,每天对着纸头描描画画,拿着剪刀缝缝补补,做着被面戏装,一件两件的往原本空荡荡的木头架上挂着颜色鲜亮的各种戏服。做着布艺剪贴画和拼布作品,装饰雪洞似的墙壁,给坑坑挖挖的破桌子铺上布头拼制的桌布……

既然两个不着调的店主不着急不上火,别人自然也就很难替她们的着急上火,大概是这店开得太不像回事,而且两个店主也太不务正业,虽然每天李彩凤和王大娘就会在空闲的时候去店里坐一坐,打扫一下卫生,浇浇花草,再顺道自我陶醉的欣赏一下她们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手工作品,但除此之外,她们也没做任何额外的努力。时间长了,别说江杰云,安然他们这些围观帮忙的,就连李彩凤和王大娘她们自己也快把自家名下还有这么一家干脆没生意的小店忘了个干净。

说起小店的第一笔生意,还要再谢谢那位让李彩凤动了开店心思的张老师。

张老师的秧歌队十分争气,一路过关斩将,从初赛一路有惊无险的进入到决赛,虽说最后没有拿到什么名次,只是得一个安慰性质的优秀节目奖,但从众多专业和半专业的队伍中脱颖而出,晋级到决赛,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了。更由于他们秧歌队在都是青年人的队伍中显得十分特别和突出,也引起了一些相关方面的注意,不仅让锦岭市的文化部门感到几分得意和骄傲,同时,也在省市有了一些人脉。自此之后,秧歌队比此前要增加了很多演出机会,无论是经济还是知名度方面,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不过,队里的几位主要负责在经费方面的态度还是相当一致的,依旧要坚持他们一惯勤俭节约的方针,除了一些大型的,重要的演出会去定制一些更好的演出服装,小型活动的演出服最好还是以自制为主。

可是日渐忙碌的演出活出,让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时候,演出服装实在来不及自制,可这些必要的装备又不可或缺,实在节省不得,于是,张老师便又想到了有了一次合作经验,虽然手艺和设计还有待加强,但是态度认真,价钱便宜,性价比合理的废物改造二人组。

就这样,张老师又成了李彩凤和王大娘的小店的第一位客人,成就了她们的第一笔生意,也使这两个都快把自己成为店主的事实给忘了个干净的两人再次想起自己的生意和身份。

如果说头一次,还可以说是撞大运的偶然,而第二次生意的成功,这就说明了张老师他们秧歌队对二人组成绩的肯定。

这极大的鼓舞了李彩凤的热情,也让她的成就感获得极大的提升,于是这一晚,正在兴头上的李彩凤话显得格外的多,大家也都为她的小店的新进展而替她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