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两百六十三章 剥削世界(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马辛德虽说不明白陈曦想要做什么,但陈曦站的立场是让更多人脱离繁重的农业、畜牧业工作,诞生更多的脱产人口,那么马辛德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恒河流域对于汉室的重要性。

陈曦同样也是看出来马辛德居然认识到了脱产人口的提升逻辑,以及社会富裕财富的堆积逻辑,才认为马辛德绝对值得打一针。

虽说两人站的角度完全是两个,马辛德纯粹是朴素的掠夺外部积累财富,壮大自身的道路,而陈曦则是更为现实的提升脱产人口,普及教育,堆积技术,尝试推进工业化路线。

可最起码这一开始哪怕是两个角度,俩人的思维却高度的相似,都是拿下恒河,靠高产作物,将更多原本应投入农业耕作之中的人口,投入到其他更有效的行业。

虽说马辛德想的是继续扩军,然后循环往复的路线……

这个路线怎么说呢,汉室和罗马都不可能靠着对外剥削的方式进入工业化,因为靠着对外剥削的方式,需要剥削的规模的太过庞大,世界上就没有那么多人可以进行剥削。

就跟中国不可能走欧美那种经济殖民全世界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一样,因为全世界的人口、资源全部集中起来,也供养不起来一个如此规模的发达国家了。

汉室和罗马这种体量,真要按照英国那种进入工业化的路子进入工业化,按照殖民扩张提供大量财富为基础,对内圈地导致大量百姓流亡,提供大量生产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的方式进行的话。

后者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管是汉室还是罗马都能想办法搞到大量廉价劳动力,然而真正问题在于大量财富。

这个大量财富该怎么形容呢,以英国为例,从1588年干掉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真正海上霸主,逐步建立日不落霸权,整整花费了两百年时间,才勉强攒够了工业化启动时所需要的资本。

英国当时只是一个人口不到六百万的国家,攒够工业化入门券就剥削了世界两百年,在世界各地制造了不知道多少的惨桉才凑够了试错成本,蒸汽机难吗?其实在罗马时代希罗就给出了方向。

当然有人说方向顶屁用,中国在秦朝的时候就点出了燃气涡轮的技术方向,不也等了两千年才点出来成品。

提这个更多是说,钱够多,人力资源足够,疯狂的砸,在两千年前人类其实就能点出来这东西。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真正钱够多,人力资源足够的时候,已经到十七世纪了,英国在世界上疯狂的收割了两百年,才攒够了前置资源,没错,在第一个工业化没出现的时候,点工业化很难很难,难到绝望。

等第一个工业化出现之后,有了工业的自主扩散,难度就勐地降低了,所有的技术成本,所有的试错成本都已经掏过了,只需要继续沿着原有的技术方向往前走就是了。

然而汉室现在面对的情况就是十八世纪之前英国面对的情况,想要搞工业化,那就必须要攒钱,攒脱产人口。

钱这个就不说了,不同于英国面对的情况,全世界加起来被汉室这种体量剥削两百年,也攒不够试错的资本。

所以现实点,只能走第二条,要么直接攒出来百分之二十的脱产人口,强行进工业化,要么一边拉高脱产人口,一边进行教育普及,等教育反补技术,形成循环,靠时间将技术攒够进入整体工业化。

可不管哪个,恒河流域的农业产出都是异常重要的基础,没这个脱产人口的上限已经近在眼前了。

没办法工业化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各种初级的农业机械,农业产品的产出上限就是地力的上限,而汉室的地力就这么高,一年一茬,单位面积的上限锁死,陈曦做到极致也是螺狮壳里做道场,没意义。

反倒是恒河流域的三熟极大的提高了产出上限,让陈曦有进一步拉高极限的可能,这也是陈曦之前前往恒河进行调研的原因。

毕竟光靠汉室这地方的农业产出积累财富,想要点工业化,哪怕在方向正确的情况下,都太慢了。

整个中原,想要在工业化上整个先发,恐怕只有大明的时候有可能,可那个时候与其说是大明给力,还不如说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大英剥削世界的财富有一半都流入了大明。

可以说,那种流入要是能再持续个两百年,大明恐怕比英国稍晚一些也就进入工业化了,不过一个两亿人工业化的先发国家,那可比一个只有六百万人工业化的先发国家给可怕多了。

问题在于上述这个前置条件有多离谱?明朝几乎是持续性的吃进了世界50%以上的白银产出,而吃了两百年没攒够工业化启动资本,说实话,这些钱给欧洲,足够欧洲集体工业化了,体量这种东西确实是有好处,但太大了,变革需要的资源太离谱了。

按照大英剥削世界两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才勉强足够开启工业化,明朝的体量需要剥削世界五百年,每年吃掉世界一半以上的产出,才够工业化的入门券。

可明朝的人口才占了世界五分之一,汉室现在人口都快占了世界三分之一了,陈曦已经彻底绝了剥削世界供养汉室进入工业化这个想法了,按照当前的情况,走英国老路,起码需要十个罗马被汉室剥削剥削一两百年才行,这太扯澹了,所以只能走第二条路。

否则就跟目前这种造了一台蒸汽机,但用途非常狭窄,属于可代替的产品,无有推广的意义。

诚然有陈曦在,能认识到这东西的价值,但如果没办法将之变成必需品,没办法让其他人也使用,那不过是陈曦的玩具罢了,等陈曦走后,那不过是束之高阁的残片罢了。

这也是陈曦为什么不强行推广某些技术的原因,就跟美帝的大农业很好,可中国能用上的地方有多少?是不知道好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