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114章 圣叶卡捷琳堡(求票!)(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周末无语一定尽量实现加更,昨天晚上无语几乎就是在卫生间中渡过,严重腹泻!小命都去掉半条,现在浑身无力,头晕目眩!ps:求票中!)

圣叶卡捷琳堡坐落于欧亚之交,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西距莫斯科一千六百多公里。诺夫哥罗德人11世纪开始开发乌拉尔。14世纪,这个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权归属莫斯科。17世纪,大批俄罗斯人开始迁移到此居住。1723年,彼得大帝在这里兴建了俄罗斯第一家冶炼厂。该市始建于一七二三年,以圣凯瑟琳为名,是俄罗斯的彼得大帝为用自己的妻子之命命名,也就是后来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的圣叶卡捷琳堡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圣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圣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坐落于欧亚之交的圣叶卡捷琳堡是连接东西经济的重要因素。该市是俄罗斯重要的铁路枢纽,铁路通向七个方向。越过圣叶卡捷琳堡就进入了欧俄,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全俄苏维埃委员会放弃了鄂木斯克、放弃了秋明的时候,却在圣叶卡捷琳堡聚集了从西伯利亚各个城市撤出的五万多名赤卫军,其中有近三万人是革命士兵,而不是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工人赤卫队。

根据莫斯科的全俄苏维埃委员会的命令,乌拉尔工农兵苏维埃下达了绝不后退半步的命令,同时征招了城内外所有年满了15岁到56岁男人参军,任何拒绝参军的都会被当成反革命分子被处决,而且从欧俄调来的赤卫军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被调派到叶卡捷林那堡。

“咣兹、咣兹!”

闷罐车厢内只能听到火车晃动的声音,关上窗和铁皮门,车厢内一片漆黑,车厢上壁有4个小铁窗可以通风,车厢内那些穿着灰色军装、头戴着布琼尼式军帽的士兵们早已饿的饥肠辘辘,上一次吃饭已近是三十多个小时前在伊热夫斯克火车站的事情,随后得到的供在路上充饥的黑面包早在十几个小时就已经被这些士兵们吃完。

车厢内的士兵们听着蒸汽机车的声音,不时的抬头朝车厢顶上看去,尽管头上也是桦木制成了车厢,但是厢顶随处可见的弹孔和车厢内伤员的呻吟声,征示着这些还未到达前线的士兵们已经遭受了重创。

看着那些弹孔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些许恐惧,自从火车驶出伊热夫斯克火车站后,火车总会遭受那些“中国侵略者”的飞机的扫射和轰炸,车厢的顶上弹孔就是中国飞机扫射后留下的痕迹。

“咔、咔、嘟……”

听着蒸汽机的轰鸣声,就那么半睡半醒的卧在一起的士兵们。也不知这是在那个站点,火车停了下来,士兵们透过钉着倒刺铁丝的窗口朝外望去。这里不是火车站,而是一片开阔地,在开阔地上几十辆卡车停在那里,随处可见穿着灰色军装的士兵或脖系红布条的赤卫队员。

随着指挥官的命令,被铁丝拴死的车厢门上的铁丝被士兵用钳子钳断。伴着“哗啦啦……”的声音。

车厢的被打开了,那些站在车厢旁的士兵们看着眼前的开阔地,听着远处传来的炮声、枪声,而带着恐怖的他们犹豫着是不是应该跳下车去。

“快!到尾车厢领取武器!”

站在车厢旁的指挥官手拿着手枪伸手从火车上把惊恐不已的士兵们拉下了车,同时大声的吼叫着,而一旁举着红旗的指挥官则大声吼叫着让士兵们跑快一些,并不时的朝头顶上看去,一但这处临时停车点被中国空军发现,随之而来的就会是一场轰炸,燃烧弹、高爆炸弹中国的轰炸机会把一切炸弹顷到他们的头上。

那些士兵们像是被赶嚷着的牲口一样被赶到了列车的尾部车厢,敞篷的车厢内装满了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这些崭新的步枪都是在伊热夫斯克火车站时被装上的列车。

“拿好你们的武器,快!下一下!”

站在车厢上分发着武器的指挥官们大声的喊叫着让这些士兵加快速度,车厢旁拿着步枪的士兵则用枪托推嚷着这些一路征召的新兵。

“乌米扬诺夫同志命令:绝不后退半步,俄罗斯人民要争取民主和自由,绝不能沦为帝国主义入侵者和他们的奴才、无耻的卖国贼阿列克谢和安娜斯塔西娅的奴隶,……”

拿着白铁皮卷制的喇叭的政治委员大声的喊叫着,为这些从莫斯科、喀山等地征调来的士兵们做着动员。指挥官们则赶着这些刚刚领到一支步枪和四排子弹士兵进入了森林,从那里朝十几俄里外的圣叶卡捷琳堡赶去,在森林他们可以避开飞机的轰炸。

“一步也不要后退!”

“同志们!前进!为了苏维埃!为了俄罗斯!”

“我们绝不当残暴的沙皇奴隶!”……站在路边手扶着红旗的政治委员们大声的为这些新到的士兵作着动员,而周围的指挥官们则拿着纳甘转轮手或毛瑟手枪警惕盯着这些新兵,发防止他们逃跑。当新兵们进入森林朝城区行军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新兵逃跑,他们必须要用枪和子弹去阻止这些胆小鬼,打消其它人逃跑的念头。

“俄罗斯苏维埃政权的未来是生存的或是毁灭!全部的希望都寄于圣叶卡捷琳堡是否能够抵挡仆从军的进攻!任何企图后退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苏维埃、对广义派、对俄罗斯的背叛!所有企图撤退的指挥官和士兵都将接受人民的审判,并被依照战时法律处决!乌米扬诺夫”

看着手中的来自莫斯科的电报,乌拉尔州军事委员戈罗谢金从简短的电报中看到其间流露出的森森肃杀之意,戈罗谢金明白如果让安娜斯塔西娅那个下贱女人的军队占领了了圣叶卡捷琳堡,等待自己的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死亡,自己在莫斯科的家人同样也会惨遭不幸,就像那些制定的作战计划没能取得胜利的反动军官一样。但是现在那些可恶的仆从军已经占领了半座城市,甚至于还发现了战斗力强大的中**队的身影。

“我需要的是胜利,那怕最细微的胜利!只要一场胜利的反攻就行!”

对未来感觉到恐惧的戈罗谢金在自己的地下办公室内大声的吼叫着,他的吼叫声引得门外的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办公室,他们从戈罗谢金带着绝望的吼叫声感到了和过去一样的恐惧。

这时地下指挥所的电话机响了起来,一名指挥员接过电话,电话里传来的消息让这名指挥员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随后立即推开了戈罗谢金的办公室。

“报……报告!军事委员同志!白匪已经占领了叶卡捷琳娜广场和附近的街区!卡特列夫指挥员投降了!列得西斯政治委员带着几百名士兵撤了回来!”

“咣!”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戈罗谢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狠狠的办公桌上的电话摔在了地上,然后大声的怒吼着。

“把列得西斯和那些无耻的胆小鬼全部枪毙,立即执行!还有柯得斯基那个狗屁军事专家也一同枪毙,把这个消息通知莫斯科全俄非常委员会!任何可耻的背叛和投降都要受到惩罚!”

戈罗谢金委员的命令让前来报告的指挥员忍不住一愣,尽管在心中同情那个柯得斯基那个“反动军官”,但却不敢表现出来,但仍尽职的喃喃的提醒到正处于愤怒中的戈罗谢金。

“军……军事委员同志,现在白匪距离指挥部仅隔着三条大街,我们是不是应该撤到预备指挥所?”

“嗯!我们立即撤到预备指挥所,通知马得洛夫那群军事专家立即制定计划,把叶卡捷琳娜广场夺回来!莫斯科派来的援军到什么地方了?让他们立即投入战斗!绝不许后退半步!叶卡捷琳堡绝对不能让那些帝国主义的走狗白匪们占领!”

尽管刚刚下令枪毙了“逃兵”,但是当自己面临直接危险的时候,戈罗谢金仍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似乎先前禁止撤退半步的命令根本不是出自他的命令一般。

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所以现在无论临时政府的军队或是皇家近卫军、护**都被广义派人和赤卫军称之为“白匪”或“白军”。

叶卡捷琳娜广场这个和这座城市有着同样近两百年历史的城市的广场,此时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断垣残壁和残肢断臂,广场中央的叶卡捷琳堡的嫡造者塑像被炮弹或炸弹炸成了碎片,只剩下一个残破的大理石的基座。广场上布满了的尸体,他们身上或是穿着灰色的军装或是穿着绿色的军装,此时再也不分是赤卫军或是皇家近卫军和护**,此时他们只有一名字——尸体!

叶卡捷琳娜广场上的散落在地面上的红旗和那些被重新树立起来的白蓝红三色国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场是这个拥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城市的中心,皇家近卫军和护**占领了这里之后,等于占领了大半座叶卡捷琳堡。

此时的广场上没有胜利者的欢呼声,只有被担架抬走的伤兵们发出的呻吟声和痛苦的嘶叫声,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灰色军装的士兵没有一丝怜悯用刺刀刺死躺在地上的伤兵,这些伤兵是赤卫军或赤卫队的人,没有任何军官或路人会阻止他们这么座,而那些军官们甚至于非常乐意士兵们这么做,曾经那些革命士兵们不也这么做过吗?只不对象是军官而已。现在不过是对象发生了转变。

“上帝与你们同在!”

穿着圣装的牧师举着十字架和圣像对着满面硝烟还未来得及庆祝胜利的士兵们说道,这些效忠于沙皇的皇家近卫军的士兵们用了整整两天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才打下了圣叶卡捷琳堡中心的叶卡捷琳娜广场和附近的街区。

“脱帽!”

随着军官们的命令,手持步枪的士兵们和军官们一起跪拜在布满了断垣残壁的广场上,对皇室的忠诚和宗教是皇家近卫军以及护**的精神支柱。

“万能之主,彼之救世主,宽恕我们这些卑微的奴仆,我们乞求聆听,追求保护,宽恕我们的罪过!敌人在身边欲毁灭我们,求救世主赐荣光,以您之名。不能让敌人说:“看,主已经抛弃他们!”你是我们的真神,亦是世人的,我们是受你保护的人群。主!永远赞颂您!阿门!”

在军官祈祷声音中,跪拜在圣像和十字架前的侥幸在先前的战斗中幸存下来的士兵们不断的划着十字,以祈求主的保佐,祈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主不会抛弃自己。他们相信自己会得到主的庇护和保佑,因为他们是在为主的荣耀和沙皇而战。

在这些战争余生的士兵和军官们祈祷着的时候,在叶卡捷琳堡城东的郊区,几百名被俘的赤卫军士兵步履蹒跚的走着,他们不时用恐惧的眼神,打量着两侧跟着的百余名拿着步枪的白匪。

这些穿着西北援助的墨绿色斜条纹军装的皇家近卫军的军人们夹着步枪,吸着烟有说有笑的看着这些被俘的“暴徒”。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