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奶奶在冷寂中离开了袁子文,离开了这个世界,袁子文似乎在犹如霹雳的惊吓中突然失忆,奶奶在袁子文面前刹那间化为乌有,眼前一片阴暗与潮湿,而思想意识里他是清醒的,因为这里只剩下无尽的悲苦和控诉。

这是这年夏天中最热最烦躁的日子,乡村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这个样子。每到中午的时候,太阳和地面的对峙就会进入白热化,外面的一切都是迷蒙的,眩晕的,就好比旅行的人迷失在茫茫无垠的沙漠之中,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人,也没剩下一滴水而产生的感觉一样。日光下的青石板,刺眼的泥土的温度就像是蹲在生火的灶前被柴火肆意烘烤一样让人难以忍受,又像古代的炮烙,让人在瞬间化为灰土,洒一盆水,似是千军万马腾起了黄沙一般,水终究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痛苦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更增加了这个世界的迷蒙状,眩晕状;看看水塘边的杨柳树,枝条狠狠地不断的往水里下垂着,仿佛满载着对根的愤恨与咒骂,那种心情不像是迫不及待要沐浴,倒像是无所顾忌的跳河自尽;在瞧瞧那门前的狗,伸长了舌头,显得脸都被拉长了许多,那舌头没有一丝光泽,十分难看,看着来往的人,它似乎想发疯的扑上去,可是,看到那些鸡鸭尤为恐怖的表情,都蜷缩在最阴暗最潮湿的地方,把头伸进那见不到一点光的夹缝中,它害怕了,沉沉地低下了头,对着自己的影子乘凉。或许,阴暗的感觉比光明要好,因为光明里的瑕疵最容易被发现,也最容易让自己受伤。没有鸟叫,只有蝉鸣,听得让人憋气,使人呼吸都变得困难了,这一切冥冥之中透着庄严肃穆,像是为谁吊唁。

确实如此,不过这一切都成了袁子文逃避的对象。事实上,袁子文是被逃避,因为他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晚了好几天,这次爸爸妈妈让他回去,不过是送奶奶上山而已。而就在几天前,事情才开始。

听吧,从一间千仓百孔的土坯房中传出呜咽哭泣之声,这声音让人听得很不舒服,因为不知道这到底是悲是喜。这房子就是袁子文奶奶住的地方,只见在一张破旧的床铺上躺着一位已去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发凌乱,竟没有被梳理过,全身臃肿,已经认不出是以前拄着拐杖坐在门前等着袁子文回家的瘦小的奶奶了。难道袁子文的奶奶是因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而猝死的么?不,绝对不是,这不是病,却因病而起。在场的人不时的用手巾揩着眼泪,最靠近老人的是她的几个儿女,贾好仁、杨凤英因为长时间用毛巾擦眼睛,眼睛都变得血红了,袁子文的母亲坐在角落里,没有流泪,只是没有任何表情,偶尔的会深呼吸几次。还有几位是村里的邻居。有两个人坐在门外,年纪和袁子文的奶奶差不多。

一个人说:“唉,前几天人还看着好好的,怎么说去就去了呢?唉,人啊,总归就是命,唉——”

另一个人说:“想想去了也好,人活着就是活受罪,还不如死了好!”

一个人说:“是啊,或者天天操心自己没饭吃,没柴烧,没水喝。”

“就是,都快八十岁了,年纪这么大。可前几年,一到大忙季节就折腾个不停,忙着捡谷子,拾麦子,从一根一根,扎成一把一把,到一捆一捆,一点点的揉搓成谷子,然后用袋子装几大袋子。”

“可不是,哪个老的还这样不休息,走在路上,看见有小木棍也捡起来,总是说‘出外走一趟,弯几下腰,就省下几顿饭的柴禾了’,一辈子命苦。”

“真是的,真是一天福都没享到过,天天为生活愁心操劳,八十多岁,这门前还垒起了一大垛子柴禾,家里装了几麻袋粮食,还养了几只鸡,都是自己在外面一点点扒的啊。这不是想多活几年,谁知道走的这么快。”

说着说着,两人都情不自禁的用手帕擦拭眼里早已打了好几转的泪,沉默不语,各自叹息去了。

奶奶就这么寂静的在铺子上躺着,所有的场面都失去了袁子文存在的价值,而他也确实不在场。如果他知道,他一定会想着,这个世界可能会尽一下挽留的义务,奶奶一定会再苏醒过来,死人复活的奇迹电视剧里不是经常这么演吗?也许时间真的存在这样一种情感,无论因为得到或者因为失去,痴心妄想都会是最痛苦真切的演绎。袁子文早就明白,奶奶未去之前已经冰冷了,心早就凉了,他甚至会恨自己会这么想,可是别无选择。

这应该算是一件不小的事了,所以袁启明兄弟几个才能坐在一块儿。

袁启明说:“老二全明死得早,他媳妇永玲现在是一个人,这办丧事女的就只管做一些厨房里的杂事,别的事情就有我们几个来办了。”

袁子文的父亲袁光明接过袁启明递过来的一支烟,立即点燃抽了一口,说道:“这事的花费我能出多少就出多少,你们家里条件好一些,我比不来你们,你们自己看出多少,其他的我不管。”

袁正明有些尴尬地笑着说:“钱不是问题,事情总是要办,我和大哥尽量多出一点。”

袁启明看了一眼袁正明,只顾自己抽烟,袁正明继续说:“所有的事情我来处理好了,那几年当村长,村子里的大小事都是我一手办的。”

袁启明没有说多余的话,袁光明听到袁正明提起村长的事心里就想发火,但是还是接着抽烟,全把气撒在烟上。袁正明自从拿了袁光明的一千多块钱之后,也被镇里解了村长职务。

袁启明最后说:“就照正明的办吧,老三是文化人,文化人好办事。”

厨房里的贾好仁、袁子文的母亲杜**还有三媳妇杨凤英终于停下了手中的活,屋子里的人渐渐有吃完饭回家的,但还是有人在桌上吃饭。三个人女的在一块没事就闲聊起来。

贾好仁说:“孩子他奶奶走的真不是时候,这样的大热天,走的人受罪,活着的人也受罪。”

杨凤英说:“大嫂,他奶奶出了事你也没去看看。”

贾好仁说:“你这话说的挺蹊跷,我天天在家忙,哪有时间天天跑孩子他奶奶那看,谁知道她会从床上摔下来,平时人挺有精神的,还到处乱跑。”

袁子文的妈妈也是才回来没几天,对这一切一无所知,所以一句话也没说。

杨凤英说:“**这两年和光明在外应该赚了不少钱吧?”

袁子文的妈妈说:“在外也混不到什么,给人打工也没什么本事。”

贾好仁说:“哎呦,去年房子都盖了起来,还没赚到钱?”

袁子文的妈妈说:“房子倒了那是没办法,都是东凑一点西借一点,还跟你借了一千块钱,大嫂又不是不知道,哪有什么钱。”

贾好仁说:“唉,在家也不好混啊,天天人累的要死,也没见得有什么好。”

袁子文妈妈听了,没说什么,只在一旁听杨凤英和贾好仁彼此说着自己家里多么困难,多么艰苦的话,听她们左一声右一声的“哎呦”、“唉”、“咦”。

夜晚送走了乡邻村近,气氛才稍稍平静。袁启明家离土房近,所以,一些小事都交给袁启明家里来处理,其余的人都各自回家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