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九十四章征辟荀彧
从事中郎,品秩六百石,原本乃是宫廷官,即中郎之中有执事者,后转为三公、大将军的属僚,位在长史、司马之下,等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更是成为了诸开府将军幕下的常设官职。
从事中郎的职责,是“参谋议”,也就是帮助主官出谋划策的人。这样一个官职,品秩虽然不高,但是与主官之间的关系,却是十分亲近的,因此,也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充任的了。
大将军幕下的从事中郎,更是望门子弟,海内名士,才有资格出任的。比如荀攸的伯祖父,名列八俊的荀翌,就曾担任大将军窦武的从事中郎,谋划诛除曹节等人。再比如前文提到过的李固,他在仕途上的重要起点,便是被大将军梁商聘任为从事中郎,从此平步青云,历任卿守,最终位列三公。从这点上讲,后来梁冀(梁商之子)痛恨李固是有道理的,因为按照当时的人际关系算,李固乃是梁氏的“门生故吏”,就该在朝政大事上与梁氏保持统一步调才是,可是李固却在册立新帝一事上,处处与梁冀唱反调,在梁冀眼里,李固差不多都成了“忘恩负义”的典型代表了。
闲话且不赘述,虽说从事中郎一职,并没有明文规定,非要授予何等出身的人,但是,按照东汉的政治惯例,这么重要的官职,自然要拿来拉拢世家阀门,又或者选取当世的名士,来增加大将军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显然,黄忠一不是高门望族的子弟,二不是闻名天下的士人,甚至没有刘备“汉室宗亲”的名头,在如今这个世道里,前途简直是一片灰暗。
可是,何进居然破天荒的将这样一个武人任命为自己的从事中郎,这就不由得刘照不为之纳罕了,难道仅仅是由于黄忠与何进乃是同乡,都是南阳人的缘故?
好在,没过多久,何咸的到来,便为刘照解开了疑惑。
没想到,何进之所以聘任黄忠为从事中郎,还真是因为同乡之情的缘故。只不过,这份同乡之情并不寻常罢了【注一】。
原来,黄忠虽然出身寒门,但是他家父祖几代人,都颇为擅长弓马,因此,在南阳也谋得了一份小小的官职,世代为县中小吏。而黄忠的父亲,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更是有幸做了几任县尉,这其中就包括了郡治宛县。
而何进当初在南阳,也不过是屠家而已,虽然家底殷实,但是要论社会地位,还不如黄家呢。不过,何进虽然是市井之徒,为人倒也颇有一股豪气,出手大方,擅长结交四方之士。其实,这里面除了何进本身的性格因素外,也确实有迫不得已的地方。何进在号称“帝乡”、“南都”的宛县做生意,必然要打点好“黑白两道”,才能平安无事,把生意顺顺利利的做下去。
而黄忠的父亲身为县尉,相当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兼县人武部部长,作为分管治安的县级官员,他更是何进重点结交的对象。
一来二去,何、黄两家之间,居然建立起了不浅的交情。黄忠的父亲虽然宦海沉浮十数年,早就成了老油条,但毕竟是武人出身,性格还是有耿直的一面的。因此,尽管何进结交他的时候,带有极大的功利因素,但是黄忠的父亲,却依然实实在在的把何进当成了朋友,帮了何进不少忙,甚至还在危难当中,救过何氏一门。
这份恩情,何进自然牢牢记在心中。后来,随着何皇后入宫,何氏一门也转而迁居洛阳,两家一时之间,断了联系。
等到何氏一门发达起来之后,何进立刻派人回乡,去打探黄家的消息,这才知道,数年之间,已然是物是人非,黄忠的父亲因病过世,而黄忠自己,则继续在县中担当小吏。
何进本欲将黄忠请到洛阳来,给他安排一个显要的职位,却不料,被黄忠给婉拒了。理由是自己才能有限,又无功绩在身,不便骤然超升至显位。
得到这个答复的何进,还以为黄忠是看不起何家骤然显贵,这才出言讽刺、推脱,心中颇为恼怒,便将此事抛开不提,不再理会黄忠了。
直到年前,南阳闹起了黄巾之后,何进一度对南阳的战事,颇为关切。毕竟,南阳作为何进的家乡,不仅有何氏一门的宗族老幼,还有不少当年的亲朋故旧也在那里。如今,南阳遭到了黄巾贼的荼毒,宗族故旧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了威胁,因此,只要是有关南阳战事的奏报,何进都要亲自过目,详细的了解一番。
很快,南阳别部司马黄忠,便出现在了何进的视线当中。
虽然何进对黄忠当初的态度很是恼火,不过,何、黄两家昔日的交情放在那里,何进也不好过于计较黄忠当日的冒犯。
何况,随着对战况的进一步了解,何进对黄忠的表现,也是刮目相看。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黄忠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堪称一员猛将。
身为黄家的故交,黄忠的叔父辈,何进一下子对黄忠起了爱才之心。当然,除了感情方面的因素外,何进也有现实的考量。做为因骤幸而突然崛起的家族,何氏一门的根基,还是太过浅薄了。别的不说,如今何进身为大将军,所用的掾属,大多都是世家阀门的子弟,这样做,固然能增加声望,扩大影响,稳固地位,同时,也导致何进的手头,没有一个可以靠得住的心腹部属。
想当年,梁氏、窦氏为大将军的时候,一门子弟、亲朋故旧,遍布朝中为官,为其充当爪牙。而如今的何氏,本家的宗族亲戚当中,实在没有几个堪用之人,只能往亲朋故旧当中寻找一二了。
可是,当年的何氏,不过是个屠户,所谓的亲朋故旧,身份又能高到哪去?又有几个才能可堪大用的?
因此,黄忠的才能,就更加凸显出来了。何进也只能“尽释前嫌”,大度的再次向黄忠递出橄榄枝。
听完了故事,刘照在感叹人生际遇之巧妙的同时,也存了一个疑问,如果当初黄忠真是因为看不起何家的骤幸,才出言拒绝了何进的举荐和招揽的话,那现在,何进就不怕自己落花有意,黄忠却依旧流水无心吗?
何进对黄忠下达的聘任,尚需一些时日,才能抵达南阳,因此,黄忠最终会作何反应,尚待观察。不过,如今黄忠既然露了面,刘照自然不会将其放过,到时候,哪怕是借口他的表字“汉升”十分吉利,有个好彩头,也要把黄忠给调到身边来。
对黄忠的聘任虽然尚无结果,但是,对另一位名人的聘任,却已经完满的达成——卢植还朝之后,在刘照的一再推荐下,终于聘任荀彧为掾属,而在推辞了几番之后,荀彧也终于答允了卢植的征辟,再过几日,荀彧就要抵达洛阳,正式上任了。
其实,荀彧的推辞,倒也不完全是故作姿态,推辞征辟以邀清名。而是如今的荀彧,实在有些年轻,今年(中平元年,184年)才二十一岁,这个年纪,在古代被称做“年方弱冠”,虽然已经算是成年了,但是,毫无疑问,其资历还是非常浅薄的。
这个年纪的男子,一般先要充当郎官,或是在郡县担任掾属,来逐步培养能力和声望。而出任三公掾属的,无一不是久已成名的士人,像荀彧这样年轻的人,的确很少见,哪怕他有着“王佐之才”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