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ps:感谢初代首领,谢谢支持!
终于推了千古一后萧美人,陆畅了却了一桩心事。
丹阳宫里面还有许多美人,陆畅暂时没来得及下手。就连早已经承诺献身于陆畅的张婺华,此次回来陆畅也没来得及相见。
别看陆畅对萧皇后信誓旦旦地说,想要让姐妹俩一同侍奉,也就是在嘴皮子上耍耍而已。
的确,萧皇后这表姐妹俩模样的确有些大同小异,说差别也就是在年龄上显得大一些。
若是将这俩姐妹摆在一起,的确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不过,现在看来不得不将此事后推了,因为,半岛的军事行动必须马上展开。
陆畅的江南军横扫黄河以南地区,消灭了宇文化及、瓦岗李密以及洛阳的王世充三大势力,而且还重创了关中李唐,将其困在了关中。
目前,关中的李唐自顾不暇,薛仁杲大兵压境够李唐忙一阵子。
河北的窦建德还在对付周边的击鼓势力,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南下黄河,这一段间隙正是陆畅解决半岛的好时机。
享受美人是不错,陆畅也想天天呆在温柔乡里,可要是失去了眼前所获得的局面,没有权利、没有江山社稷,这一切也会化成泡影。
美女们如今都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又不会飞走,还是有时间再享受吧。
嗯,只是要让美女们再煎熬一段时间了。
尤其是当初答应过丹阳宫里的美人们,说是尽快回来安慰她们的,如今又要失约了。
没办法啊,陆畅必须出发了。
还在在去年底的时候,从北方一回到江南。大将军陆畅便发布命令,让大将张愚亲率近万人军队渡海进入半岛。
这一次半岛之行,随行的还有罗士信和裴元庆这两员大将。以及陆畅刚起兵的时候那些旧部战将。
如辛文、宋为召、宫晓祥、矫横波、陈洪仓等都跟随一起登陆半岛,可见这一场战役在陆畅心目中的分量不一般啊。
张愚在百济王城慰礼城的西部海岸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港口。这个位置大概是后世的仁川吧。
在张愚率部登陆半岛之后,江南军队开始分批次陆续抵达半岛,三个多月的时间,登陆百济的江南军差不多已有近四万军队。
阳春三月,张愚已经在百济站稳脚跟。
百济武王扶余璋在全国招募青壮,并源源不断地送达此地,以便有江南军队将这些青壮训练成有战斗力的辅军。
这些辅军经过训练后,将是江南军在半岛战争中的主要作战力量。说透彻了就是炮灰。
而在半岛的南部,百济国的军队还在与新罗对峙,时而发生小摩擦,两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而这段时间里,江南军队并没有照面,很隐秘地躲在港湾这一带忙着自己的事情。
既然张愚那里已经准备妥当,江南的半岛战略也要开始执行了,江南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出征前的准备。
百济的位置其实就是三国时代的马韩,马韩的东部是新罗,也就是三国时代的辰韩所在。
马韩是半岛西南部的部落联盟。其居民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
最早时期的朝鲜半岛,箕子朝鲜、纣王的叔父在公元前一一二二年逃至朝鲜,建立箕子朝鲜。统治北部朝鲜半岛大约九百二十八年。
朝鲜王统治下的北部古朝鲜为卫满所破,箕准王率众数千人从海路攻入马韩,自立为韩王。
其后,大批箕子朝鲜人逃至朝鲜南部。
箕准死后未能延续王位,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
大约在公元10年开始,作为马韩部落之一的百济逐渐做大,百济部落已开始统治下层的马韩部落。
百济是马韩的其中一个部落,其族人是北部扶余人之后,与北方高句丽同出一源。
百济的逐渐强盛占据了马韩统治的统治地位。百济君王五次说自己源出*,王室以扶余为姓。且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
而此时,百济当政者是武王。姓扶余,讳璋,乳名薯童。是百济第三十代王。王后沙宅妃
武王最初与新罗和高句丽战事频繁,而后与高句丽议和,高句丽在隋朝的三次征讨战争中,国力已经严重衰退。
而百济则趁高句丽虚弱之时趁火打劫的攻击,高句丽大为恼火。
再后来,新罗控制了汉江流域,百济的和高句丽中间有新罗,所以半岛三国之间互为战争。
百济这个小国总爱蛇鼠两端,投机取巧。
百济利用同本同源都是出于扶余,百济和高句丽逐步和解,共同对付新罗的局面。而高句丽则因为国力虚弱,也不想在这个时间发生战争,于是,百济与高句丽暂时相安无事。
安抚了高句丽之后,百济转而又常与新罗征战,阻止新罗扩张,抢占了汉江流域多座新罗城池,阻碍了新罗与中原的直接交流。
武王的外交政策,早期主要周旋于高句丽和隋朝之间,藉两方相互征战来谋求百济的利益最大化。
隋军讨伐高丽,百济曾遣使入隋与隋朝结盟共同夹击高句丽,百济如此积极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百济遭到了高丽的攻击,松山城和石头城都被高丽军袭击,在整个东亚,当时百济能找到的帮手也只有隋朝方面。
大隋皇帝杨广倒是对百济的请兵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并且也作出了出兵的实际行动,可是百济方面却首鼠两端,从中谋利。
在隋与高句丽两国的军队在血肉搏杀之际,百济本来说好是要发兵一同攻打,却率重兵屯积在边境。坐山观虎斗。
甚至,百济还趁机发兵攻打同样与隋朝结成同盟的新罗,攻陷了新罗的椵岑城。
如今。百济受新罗威胁,再一次到隋朝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