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kcbook.pro,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结果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逼得王安石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被追赠太傅。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华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蓝星华夏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写出来的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流芳百世,被后人钦佩不已。
宋真宗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一些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
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可惜结局却不怎么美妙。
宋仁宗景祐四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庆历二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他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皇祐三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仁宗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
欧阳修想举荐他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
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嘉祐三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
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
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可惜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帝王之道在于权衡。